第112頁(第1/4 頁)
其實談到思想問題,從來只有爭論,沒有統一。蝴蝶這本是yy之作,既是yy,免不了漏洞處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看下去。在此謝謝訂閱讀者的支援,從第一本書開始,就是有你們存在,才有蝴蝶的第四篇小說。
第109章
唐王應漪姬要求,組織軍隊七月底聚集在吳國邊境牽制,幫助漪姬奪位。唐國跟吳一樣,是個沿海國家,國土的東部都面臨大海。
唐國和吳國都有鹽場,這時空的製鹽工藝都是用海水煮鹵,煎成鹽。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唐國因為國內有一條橫貫大秦中部的大河從境內入海(大河類似黃河,吳國境內的長河類似長江),導致唐國鹽場附近的海水鹽分降低,燒制海鹽就多費燃料和人力。而吳國的東海之濱鹽場,臨海海水水質不錯,鹽份濃度很高,燒制海鹽比唐國輕鬆,海鹽也比唐國優質。
鹽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當時熬製又不容易,導致鹽在市場上的價格很高,唐國和吳國的兩個適宜熬鹽地方,是這兩個國家國君內庫的主要的經濟來源。
這時空的人們還不會鑽井開採礦鹽,也意識不到地底有天然滷水和巖鹽礦床,鹽的來源除了海鹽就是湖鹽。唐國熬製出的食鹽除一半在國內消費外,一半高價出售給沒有湖鹽的內陸國。像趙、齊、陳、楚等許多內陸諸侯國都需要進口食鹽。唐對外銷售的食鹽是唐王最大的經濟來源。
南埠和山谷生產的精美錦帛、瓷器、玻璃製品出現後,生活奢侈的唐王當然要花費巨資購買享用,流水般的錢財流入到商人和製造地去後,唐王感覺經濟開始拮据。
這二十多年來,因為氣候變化,唐國境內經常發生災荒,農田賦稅越收越少。唐王屢次多徵收田賦,總因為災年百姓糧食欠收,收賦稅的糧官和貴族哪怕將百姓家中收刮一空,收到的賦稅也達不到唐王的要求,唐王的橫徵暴斂,反而導致許多百姓拋棄土地逃向深山或者周邊國家,其中一大半逃民是逃向了蔚山。
唐王從土地上沒法增加收入,就想增加貴族們的上貢,這想法提出後遭到貴族們的一致反對。唐王第二個增加收入的想法流產。
所有可以增加收入的地方,唐王都去增加了,增加的收入數目讓唐王非常不滿意。到了最後,唐王只能對著自己的鹽場多折騰,想法讓鹽場鹽工多熬製食鹽增加產量。
由於製鹽採取熬製法,需要大量燃料,唐國鹽場附近的樹木被大量砍伐曬乾用來熬鹽,導致鹽場周圍沒有木柴可用,鹽場熬製食鹽的乾柴需要從幾十里路外用騾車運送過來。光運送木柴燃料,又浪費無數人力畜力。熬製食鹽的燃料不能保證,產量當然不能提高,唐王想讓鹽場增產的希望落空。
唐王對國內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增加收入時,他把目光轉向周圍國家。跟唐國接壤的國家除了衛國,其他國家都比唐國強大,而比唐國的弱小的衛國,因為大部分國土面積是趙、吳兩國邊境的緩衝地,因此成為兩國博弈之地後,反獲安全,唐國面對趙、吳兩強國,當然也不敢搶奪衛國。唐王靠對弱小國家發動戰爭來發財的途徑根本就不可能。
就在唐王一籌莫展之際,漪姬透過姜大夫跟唐王聯絡,希望得到唐王出兵幫助她行調虎離山之計。唐王摸清漪姬用意後,大喜過望,向漪姬提出用吳國東海之濱做酬謝的要求,跟姜大夫幾經談判,終於達成協議。
唐王滿懷信心要得到東海之濱,他向出兵的唐國貴族許了優厚好處,迅速召集了一萬多虎賁,又強徵兩萬多輔兵,領著大軍在邊境安營紮寨,就等著漪姬奪位成功後,他可以得到漪姬酬謝的東海之濱。
在唐王看來,唐軍的這次行動就是遊山玩水,在吳國邊境到此一遊。唐王沒有預料的是蔚山公子明討伐大軍異軍突起,阻止他快速實現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