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盡信書不如無書!(第2/3 頁)
道:
“我覺得,我們不能使用陳舊性的思維和固化的思想去使用中醫!”
“中醫,是辨證論治,並非辨病論治!”
“並非所有的腦挫傷患者,都是瘀血證,我們應該根據患者情況,重新思考患者的主證!”
說道這裡,陳南用自己的中醫思維,認真分析和解釋起來。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元神之府。
人身健康時,體內陰平陽秘,氣血調暢。
人體之陰陽氣血升降有度,執行有序,協調均衡,則頭腦清寧而靈敏覺知。
一旦頭顱為外力衝擊,則巔中氣血混雜,陰陽淆亂,清氣不升,濁邪上幹。
陰火隨衝氣乘機潛位,肝陽膽氣由是亢逆,逆擾於上則目眩頭暈,化風走於四末則振掉而不利於行,犯胃則嘔惡,旁及五官則耳、目、口、鼻、舌為之失靈。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既化風逆上,陰陽失於維繫,則真陰失固。
且肝陽下吸腎陰,則陰傷更甚矣!”
說道這裡,陳南停頓片刻。
而此時!
楊鴻年卻被陳南的這一番話說的如痴如醉!
甚至,儼然有一種說到了心坎上的感覺。
陳南對於患者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而且,這還是一個新的思路。
是和以往認為腦挫傷患者血瘀證截然不同的診療思路。
是一種打破了常規治療方案和一些專家學者理論的方案。
但是!
偏偏這種方案,有理有據,言之有理,讓人聽了感覺不由心悅誠服,最起碼也值得深思。
而一旁的何端康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沒錯!
就是陳南說的這樣。
陳南的分析,同樣讓他也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劉泉卻眉心緊皺,想要說話,但是……沒有機會,沉默技能的效果依然沒有過去。
他只感覺自己的血條正在不斷減少。
內心怎一個“草”字了得?!
陳南緩了口氣,繼續說道:
“所以!
我認為,治療之法首須潛陽降逆!
然真陰已傷,倘若不滋填根本,欲潛其陽而陽終不潛,欲降其逆而逆必難降。
所以,單純的滋補,是不可行的。
需要重鎮降逆的同時,進行滋補肝腎。
據於此理,我認為,治療之方當以“鎮肝熄風湯”最為合宜!”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中醫是什麼?
是辨證論治!
而辨證論治的基礎,是望聞問切的診斷。
顯然,陳南的診斷,和他的病機分析,甚至是診療思路都十分契合。
往往,辯證就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細節處,來決定成敗。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開始思考起來。
楊鴻年內心其實已經認可了陳南的想法。
甚至,他腦海深處,都開始滋生一種重新審視自己和陳南關係的衝動。
但是!
劉泉這個時候,直接反駁道:
“我不認可!”
這一次,劉泉也吸取了上次趙建雄被陳南拿捏的教訓,有理有據的說到:
“大量典籍、病案,以及現在腦病領域國醫大師徐愛文先生都認為,腦震盪、腦挫傷和腦裂傷等均為瘀血證。”
“畢竟,腦挫傷以後,腦組織中有大量的淤血,導致神經水腫壞死。”
“這是符合現代醫學思維的一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