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崛起的大明女皇(第1/2 頁)
朱辰鈺用一場針對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戰爭展示了大明帝國的野心和霸道。
歐洲諸國無不心驚膽寒,各國的皇帝貴族都認為,如今的大明帝國已經勢不可擋,被其征服和奴役是遲早的事。
但內心的驕傲還是不允許這些貴族,皇族低下頭顱,他們依舊心存僥倖。
比如英格蘭和法蘭西,他們是比較早接觸大明帝國的封建帝國。
對大明帝國的發展和崛起高度重視,早早的就派出大量留學生,想方設法從大明帝國學習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前發動了工業革命。
他們覺得這樣發展下去就可以跟東方大國掰掰手腕。但都不知道,朱辰鈺已經把他們列到了選單裡。
在英格蘭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上臺了,他就是奧利弗·克倫威爾,他是一個很強硬的傢伙,有軍方背景,在英格蘭內戰中取得了統治地位,自封護國公。
克倫威爾主張君主立憲,限制皇帝的權力,他被人稱為獨裁者。
但獨裁者和獨裁者是有區別的,有能力的那就不是獨裁者了,那叫千古一帝,萬古一人,顯然克倫威爾可沒這個分量。
在克倫威爾的主導下,蘇格蘭也被納入英吉利版圖。克倫威爾視天主教為異端,大肆壓迫。
當然,大明帝國是不屑於利用這種事情去幹涉他們的內政的,跟英吉利有關係的唯一地方就是出口貿易和學術交流。
不久前,一位到大明帝國遊學的年輕人,引起了朱辰鈺的注意,他的名字叫做艾薩克·牛頓!畢業於英吉利劍橋大學。
年輕時,他不知道從哪裡搞到了大明帝國女皇朱辰鈺設計製作的一架內燃機模型,並由此引發了對大明帝國的持續關注。牛頓喜歡看書和思考。
他接觸到這些新玩意兒之後,立刻就去尋找關於大明帝國的書籍。收穫頗豐。
主要是,這一時期,英吉利對科技的熱衷非常強烈,處於提前爆發的工業革命階段。
大量有關科技的著作是從大明帝國翻譯過去的,而關於大明科技,朱辰鈺的名字在英吉利差不多家喻戶曉。除了貧民和不識字的農民,英吉利的上層社會都知道她。
牛頓自然也從書籍封面中知道了這個人,並希望有機會到大明帝國遊學,見一見這個傳奇人物。
同樣的,朱辰鈺也很想看看這位,於是在看到留學名單中艾薩克·牛頓的名字後,朱辰鈺急忙召見了他。
另一位面,這位可是老師,朱辰鈺是學生,二者唯一的聯絡就是不知道誰編寫的高中物理課本。
牛頓對大明帝國提出的天文學理論非常有興趣,基本上自發學習了全部的天文學著作。
能夠傳播到英吉利的天文學理論最深的部分就是關於天體的執行規律。
而這本來就是牛頓擅長的部分,因此他更加痴迷於這些科技。
牛頓第一件事就是跟朱辰鈺請教這些東西,朱辰鈺雖然不想跟他說太多,但還是忍不住幫他解答很多天體物理方面的問題。
牛頓學習的數學和朱辰鈺學習的數學有很大不同,西歐科學交流受到了東方的影響,那些類似微積分之類的東西,此時已經面目全非,跟另一位面的科學體系有了很大不同。
大明帝國的科學研究理論在這個位面是獨樹一幟的,但有些道理卻是共通的,牛頓理解起來並不費勁。
關於牛頓力學,牛頓理解更快,畢竟這就是未來他研究的東西,他自己當自己的老師。朱辰鈺只作為知識搬運工。
學者的通病,一旦涉及到科學領域,就很容易受“科學是沒有國界的”這種理想主義影響。
因此,雖然有著嚴重的技術封鎖,依然無法避免的要進行文化和知識的交流。朱辰鈺也是徒呼奈何,或許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