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魏氏族議招客守產,分流戶(第1/2 頁)
魏安沒有動這些東西,大致看清後便從山洞中退了出來,將洞口恢復了原樣。 隨後招呼著十三十四迅速下山回村。 為防止打草驚蛇,最後一處生地的李子樹魏安也沒摘。 回家後,魏安先騎上快馬去了縣中,拿了少部分水果託護衛的羽林騎送進了官舍。 其餘的便留在空間中保持新鮮,每日再送些過去。 同時詢問了一下羽林騎,知道黃忠已經過來了,如今還在官舍之中。 回到村裡後,想了想,直接來到周範教書的跨院中。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 院中上空正飄蕩著眾學子抑揚頓挫的讀書聲。 這是《孝經》第一章的內容。 漢以孝治理天下,因而孝道是基本的道德準則。 周範是用《孝經》為眾人啟蒙,也算是用心良苦。 若是叔公,只會講《倉頡篇》中的一部分字,層次差太遠了。 若能遇到良師益友,都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事。 周範講課也有課間休息,差不多講了三刻鐘,課間讓孩子們休息一下。 隨後,周範走出教室,問道:“魏賢弟,可有要事?” 魏安與周範走到一旁,隨即將山中見聞告訴周範。 周範聽後,陷入沉思,然後重重嘆了口氣。 眼神複雜的看著天空,搖頭說道:“于山中藏匿糧草軍械,如此隱秘詭譎,數目又如此之多,定非官府,非良民,非流賊,非士族,其勢亦非小。” 周範跟自己判斷基本一致,那麼這批物資大機率是太平道的東西了。 根據魏安的判斷,那山洞內比較乾燥,東西存放兩年應該問題不大。 對方必定會在兩年內取用。 如今是光和五年的七月,到光和七年原定的三月舉事,差不多接近兩年。 當初他們在趙莊囤積物資,士族大戶必定會探查知曉。 如今他們將物資藏入生地,那士族就不一定會知道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若我所料未差,定然是發動未遠。”周範思量後判斷道。 周範對著魏安一禮:“魏賢弟,我有不情之請!” “兄無需如此,但說無妨,只要愚弟能辦。” “縣城多太平教眾,我欲將母親、妻兒接來村中居住,可否。” 魏安從周範的話中,聽出了他對縣中官吏掌控局勢沒有絲毫信心。 他在魏家村,魏氏的變化看在眼裡,因而他相信只有在魏氏這裡才能高枕無憂。 “可,事不宜遲,我讓丁魚這便安排人去套車,隨後派人與周兄一道去縣城接人。” “多謝!” ... 如此大事,必須也要與族人通氣。 隨後,魏安來到族長家中。 魏興聽後,也是一臉的陰沉。 “安,我與你叔公、諸多族叔商議,族中如今有瓷器、木器、琉璃、兵器、釀酒等諸多工坊與買賣,奴僕實不足用。 加之甲子年近,不若在鄉人中招些客,可用以工技,其壯士亦由你來統領操練以守護族產,你意下如何。” “客!” 面對叔公的建議,魏安在心中思量。 不同於先秦與春秋戰國的門客有相當高的地位。 客,在漢是一個特殊的階層。 因為資源集中,此時大漢的許多百姓沒有生產資料,他們在經濟上需要從屬地主豪強,因而依附地主豪強等。 他們稱呼主家亦是為主人。 但與奴僕完全是私有財產不同。 客的地位高於奴僕,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離開主人,且有酬勞。 如今阿翁與袁術亦是這樣的一層關係,但阿翁屬於上客,屬於用武力或謀略為主人效力,袁術也以推薦官位來回報阿翁的效力。 所以有能力,有聲望的客,還是受尊重的。 沒有能力,沒有聲望的依附食客是下客,受到的對待與奴僕並沒有太多不同。 戰亂一起,百姓更沒了活路,那時候的客便如同奴僕一般,可以隨意轉贈,地位更加低賤。 叔公的想法給魏安也提供了思路。 以自家的財力,也可以養一些客,或招募入部曲。 招募客,或許也能得到一些特殊人才,實力可以得到快速增長,但也要防止太平道混入。 “叔公,客需細細挑選,凡與太平道有過牽連的一律不可用,以青壯少年血氣方剛者為佳。” 魏興說道:“這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