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拜師(下)(第1/4 頁)
“師父,咱們是崑崙還是武當?要不就是天師道?”
蘇小凡對於門派一說很好奇。
沒看那些小說裡面寫的,江湖人士一見面,都要先自報家門。
一般都是誰的背景大誰厲害,小門小派的一聽對方是大門派弟子,通常都是立馬認慫。
“什麼崑崙武當,你小說看多了吧。”
敬時珍沒好氣的瞪了一眼蘇小凡。
“老子不是道教的嗎?”
蘇小凡開口說道:“崑崙武當還有天師道,不都是道教的門派嗎?”
“咱們沒有門派。”
敬時珍搖了搖頭,說道:“我這一脈,只有傳承,傳承的也不是道教,而是道家……”
“道家和道教有區別?祖師爺不都是老子嗎?”蘇小凡有點懵。
“當然有區別了,道教是道教,道家是道家。”
看到蘇小凡真的不是很瞭解,敬時珍解釋道:“道家由老子和莊子開創的哲學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創立,而道教則形成於東漢末年,源於張陵所創的五斗米教。
道家是一種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個宗教團體,兩者在文化形態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
道教的思想是起源於道家的,但兩者並不能混淆。
你可以理解為道家是形而上學,而道教是應用和推廣者……”
“區別這麼大啊。”
聽到敬時珍的解釋,蘇小凡才明白了過來,原來道之一說,分為道家和道教,這兩個並不能混淆在一起,就連代表人物都不一樣。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莊子、楊朱、宋鈃、尹文、列子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張角、張陵、張魯、葛洪、陶弘景、王重陽、成玄英等……
而這兩類人物相互之間是不能替代的,一種是思想的開創者,一種則是教派的開創者。
“師父,那咱們和道教哪個厲害啊?”蘇小凡興奮的問道。
“讓你學習傳承,又不是去打架的。”
敬時珍有些無語,平時看著蘇小凡挺穩重的,怎麼這會兒性格變得如此跳脫。
“其實嚴格說起來,咱們這傳承,得自於莊子的思想更多一些……”
敬時珍給蘇小凡講解了一下,總不能讓自己這唯一的弟子都分不清傳承來自哪裡吧。
老子的《道德經》是總綱,後面莊子等人的理論都是來自於此,所以是老子是祖師爺一點毛病都沒有。
不過在學說上還是有差異的,按照敬時珍的說法,他們的傳承來自莊子更多一點。
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所不為,“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初的黃老之學吸取了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適應秦末政治動亂之後,民心思定的形勢,強調清靜無為,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統治者,都曾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協調處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有所收效。
很多人都被《西遊記》裡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給誤導了,以為唐代是佛教為主,其實唐代的國教是道教,秉承的是道家思想。
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老子的思想還是希望入世的。
這一點就和莊子不同了。
莊子以其逍遙出世的人生追求等哲學思想而聞名,主張尊崇天道,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
莊子在這裡所說的“自然”,並不是我們現在嘴裡所說的那個“自然”,而是一種超功利的境界。
莊子創造性地提出了“心隱身不隱”的隱逸思想,出發點是全生避害,最終實現了逍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