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頁(第1/2 頁)
胤禔實在不樂意這樣,可是沒辦法,為日後長治久安,還是要祭出「上下之分」這一條。
但御前會議結束之後,胤禔對弘晗又是另一番說法:「正好這個機會能讓你知兵,年羹堯提督粵地,為的就是整軍備戰。等到了那,你也要集結滿城中的旗兵檢閱一番,也好知道根底。」
「軍中花活不少,有吃空餉的,也有操練廢弛的,你過去之後要多上心。有些事情不必請示,你自己做主即可。你弟弟們都是不錯的人才,你要會用他們。」
「你和阿瑪處境不同,朕的事業交到你手裡,到時候還不一定是個什麼局面。你自己的骨肉至親能幫你維持形勢,拓開局面,總不會叫你獨木難支。」
「不過,他們和你一樣,無非是長幼之別,對他們不比別人,還是要要人服氣……哦,朕說的也包括那些宗室子弟,你要切記。還有就是,到了南邊之後,看看海關和當地官員如何,趕緊寫密摺回來。」
弘晗躬身應是,心裡想的卻是,估計是外頭那些流言蜚語叫阿瑪知道了,要不然怎麼突然這麼嚴肅的對弘昸強調朝廷公器、勿敘私誼。
外頭的流言弘晗也聽說了不少,雖然他人在宮裡,但總有訊息渠道。這會他也沒什麼幸災樂禍,因為弘昸本人的確沒做什麼,如果這個弟弟表現出了什麼,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阿瑪說的,「要讓他們服氣」嘛,至於是心服還是口服,那倒沒多重要。
第306章 完結(一)
南粵的問題比盛京嚴重太多了。
弘晗帶著人千里迢迢送年羹堯上任, 然後就面對了在他面前皮笑肉不笑、互相出言擠兌的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和南粵海關總監,三個人加上底下的知府、提督將軍們,好懸在端郡王面前演一出六國大封相。
想想也只是,一樣是利益糾紛, 弘晗不動聲色, 而弘昸皺著眉毛, 已經想要問他們:作為朝廷大員, 是不是該注意點吃相?
而且在眾人散去, 只留下海關總監之後, 這兄弟倆才知道, 原來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耽誤正事。
凡經過海關的生意, 水師那邊肯定要給添點麻煩, 每次海關總監都得派人、甚至親自過去討個說法;而陸路就更過分了,海關批過的商品,地方官居然設卡要錢!
弘晗面上風平浪靜, 狀若無意的問了一句:「年亮工以為,此舉如何?」
「回端郡王, 臣以為同僚之間有意氣之爭並無不可,然延誤國事, 實在當殺!」年羹堯義正辭嚴, 態度明確, 這種事兒不能輕饒。
弘昸在一旁暗自點頭,但弘晗還是沒有表態, 只是安撫海關總監兩句, 就讓他退下了。弘昸一臉迷惑, 他想說什麼,卻礙於年羹堯在場而閉上了嘴, 最後和年羹堯一起離開了。
「三貝勒方才似乎有話要說?」年羹堯這會沒有剛才鐵血將軍的樣子,還是一派溫和儒雅的學士範:「下官冒昧說句心裡話,您方才那表情,大家都看出三貝勒是有話想說。」
「……亮工,」弘昸躊躇一下,看看周圍只有自己的親信侍衛,他就直截了當道:「皇兄以欽差之職、郡王之尊,為什麼不直接出言斥責。明明就是總督和地方官的不是,水師也有問題!」
這位三貝勒還是年輕氣盛,不過自己當年又何嘗不是呢?不過這也不盡然都是年紀的問題,和教導也有關係,年羹堯想起當年長兄已經被父親面授機宜的時候,自己還在書房裡對案讀書,不解世情。
不過有些話,年羹堯也不好和三貝勒說的太清楚,他只委婉的表示,您只管瞧著端郡王行事。
臨來之前,弘晗就在御前親眼看了姐姐發來的書信,關於盛京那點破事。那邊還只是齟齬,這邊已經明晃晃的作梗,只差公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