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與眾不同的大學生活(第1/3 頁)
到了學校之後,阿民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好大學的時光了。三思而後行,成功往往是為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
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大學的生活和學習還是個未知數,必須等到開學以後才能決定下一步計劃。
阿民自個兒生活了十天後,同學們陸續都報到了,由於阿民先來熟悉環境,所以,阿民好就成了“輔導員”了,幫助同學們。
開學的前幾天,全部的時間都用在幫助同學了,雖然佔用了很多時間,但是在同學們中也收穫了不少好感,自然而然就成了同學們的“老大”,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同學羅平是第二個到校的,同樣都是南方人,也是班級中的尖子生,自然話題也比較多,交流起來更加方便。
後來,阿民順利地當上了班長,還入了黨,也辦理了無息助學貸款,這樣阿民的生活就沒有問題了,每個月貸款30元再加上學生補助13.4元,基本上就可以維持生活了,當時大學還是免費的,所以,有了這些資金,讀書和生活就沒有問題了。
無息貸款可以在工作以後分期還,阿民家裡也沒有壓力。
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阿民的學生管理工作就逐漸放棄了,也瞭解了大學四年都要學習哪些課程,阿民便有自己的打算。
阿民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好好完善一下,必須好好利用大學這個寶貴的資源,充分利用好人生最寶貴的時間,為以後打好基礎。
於是就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活,可以說是自主學習的開始!逃課與自學的開始。
第一,要鍛鏈好身體,強健的體魄才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要擴大知識面,除了專業之外,還需要不斷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
第三,要增加社會活動,瞭解社會。
等等。
於是,阿民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一些用處不大的課程可以不去上課,適當逃課,與課任老師搞好關係。
有價值的課程就認真學習,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到學校圖書館去學習專業之外的知識。
1988年2月28日,星期日。
是阿民剛從贛省老家回到學校的第二天,早上6點整,頂著刺骨的北風,在學校操場上跑步25圈,也就是1萬米,這是阿民堅持一年的習慣,除了下雨和下雪的情況除外。
今天早上,跑步的同學並不多,但是有一位中年人已經引起阿民長時間的注意了。
阿民長跑之後,有一個習慣,必須進行最後一圈的慢走,於是就借那位中年人速度降下來之時,就主動跟了上去,並相互瞭解起來。
也許是有共同愛好的原因,兩個變得比較投機,得知他是數學系的張強老師,也是堅持天天跑步。
有一點阿民怎麼也想不明白,張老師表面上看不到四十歲,可實際年齡卻是55歲了!難道是堅持跑步的結果,還是有其他原因?
回寢室的路上,阿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由於今天是星期日,也是同學們陸續返校的時間,吃過早飯後,阿民就去圖書館自習了。
說是自習,還不如說阿民又去書的海洋中遨遊去了!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光學習學校安排的內容完全不夠,必須要有自己的學習計劃!
大學二年級的阿民,已經對大學的情況是十分了解了,透過對學校圖書館的大致瞭解,還有許多書籍值得好好學習,比如麻衣相術、股票交易一點通、證券與審計、證券與會計、美股與港股的對比等等,還厚黑心理學、讀心術、知人要點、交際口才學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本書“運氣心訣”引起阿民的高度重視,並直接把它借了出來。打算研究一下,是不是真的有氣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