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伐木丁丁斷枯藤,收來一擔自逍遙](第2/3 頁)
,明天給枯雲鄉白老爺送六擔,給青嶺集高太公四擔,總要換幾十個青蚨錢了。”
做完這些,飯也燒得差不離了,草草吃完,已是日暮十分。
在院裡逛了一圈,閒著無事,打了兩圈廣播體操,月上中天,映的滿地銀輝。
季禺望著月亮,無比思念夢裡那個世界,雖是同樣的日月,但異世卻是霓虹燈亮如白晝,車水馬龍,不愁吃穿。
尤其是馬華最愛去的k,酒吧,真是醉生夢死,萬般快樂,神仙般的日子。
而於此世,則乏味枯燥,天一入夜,在無樂趣,有家室的還好造小人,沒家室的如季禺,就只能數星星了。
一夜無話,轉眼間晨光升騰,燭龍睜眼,已是天矇矇亮。
一清早,季禺穿衣起身,打點行裝,洗漱過後,打了兩圈廣播操,用哨棒挑兩擔柴,碗口粗的梢棒,一頭挑一擔,一次挑四捆,上百斤柴。
先往南給青嶺集高太公家裡送了四捆柴,青嶺集裡此不遠,不過二三里路程,是十里八鄉,唯一的集鎮,逢一,五,九日趕集,十里八鄉山貨,米糧油鹽都有的賣。
季禺腳程快不過半個時辰就來回了兩趟,給高太公送了四擔八捆柴,高太公誇他每回來的準時,得了二十五文青蚨錢,太公心慈還給送了一葫蘆酒。
季禺給高太公送了好幾年的柴薪了,高太公是青嶺鄉三老之一,家中良田千畝,高牆大院,為人最好,德高望重。
對季禺也照顧有加,每回來送柴,都額外送些好東西,季禺也非常感激,每年如果打到好野物,也給高太公送塊腿來。
今天十一號,還未到趕集的日子,買不到米,高太公家有糧,季禺按市價兩個青蚨一斤。
買了十斤米,半斤鹽,二十五個錢轉手花光,季禺倒也不甚在意。
依舊給枯雲鄉白老爺送柴,這個年頭,靠買柴來用的無不是大戶人家,小家小戶溫飽善難,哪裡有錢買柴用,都是自家打柴。
枯雲鄉以枯松澗為名,在青嶺鄉北面十五里路程,距離國都昌邑二十里路。
昌國共有七個鄉,五十多個裡,青嶺鄉內有八個裡,乃小鄉,枯雲鄉有十三個裡,乃是大鄉。
大夏天下各諸侯方伯,以十餘戶為一里,十里為一鄉,十鄉為一邑。
傳聞在五帝之末,禹王定九州以來,天下都十禪讓制,唯大夏國朝四百年,天下之共主稱夏後,父傳子,子又傳孫,為家天下也。
自寒促竊國,太康聖後復國以來,數百載,各氏族逐漸歸化,東夷,三苗等紛紛歸入華夏。
蓋以天下逐漸有姓氏之分,國野之別,使氏聚為裡,部落為鄉,氏族聯盟為國,一邑城,為一國。
枯雲鄉白家,就是昌國國姓,祖為昊氏,乃是黃帝麾下醫官,通百藥,後昊氏分數姓,數姓有分數姓,或吉,關,田,白,陽,數姓。
昌國伯長就叫吉鴻,枯雲鄉白家祖上與昌國君候乃是一脈,白家大子還是昌國大司馬。白氏勢力極大良田數千,家將,家臣,部眾數千,方圓二十里山場都是白家的。
走了近一個時辰,方過枯松澗,過了枯松澗,就到白家集,白家集正好今日趕集,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擦踵。
一丈來寬的街道,兩邊低矮的茅屋,街道兩旁賣藥的,賣酒的,賣罈子,罐子的,茶鋪子,鐵匠鋪子,木匠攤子,熬湯的,煮糖水的,不一而足。
季禺挑了兩擔柴,艱難的擠過人流,往前走,還有:賣筐的是蔑匠,賣油的油翁,賣牲畜崽子的,燒窯賣碳的老叟烏漆麻黑,宰牲畜的屠夫又高又壯。
走了越莫百十步,眼前一亮,只覺頓然寬廣,右邊是百尺寬用青石板鋪就整齊的一片場地。
四周十餘甲士批甲執銳步站一個,允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