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夢想的藍圖(第2/3 頁)
。
退休後整天街邊下象棋的65歲老頭張鵬閒來無事,聽著地下橋洞裡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們在討論著什麼,放下了象棋湊了過來一起聽李明的演講。張鵬倒是對李明這個小夥子的演講挺感興趣。
夜深了,李明帶著王剛和張鵬,強拉著劉濤一起來到自己家中,詳細討論如何構建心中那個理想家園。他們圍坐在李明家的小客廳裡,牆上掛著一些舊照片,記錄著過去的時代。窗外,城市的燈火闌珊,與屋內的溫馨燈光形成鮮明對比,彷彿兩個不同的世界。
“我們曾經有過公社,但它們失敗了。”李明開始了討論,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沉重,“我們需要從過去的失敗中學習,如何在科技智慧化時代重構一個智慧化公社。”
劉濤皺著眉頭試圖反駁,“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吃大鍋飯’,缺乏激勵機制。如果每個人都能得到相同的資源,無論他們是否工作,那麼人們就沒有動力去工作。”
李明點頭,“我們的社群將不同於過去的公社。我們將利用科技來確保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簡單地平均分配資源。我們將建立一個基於貢獻和參與的激勵機制,這樣每個人都能從社群的成功中獲益。”
張鵬,一位退休老幹部,同時也是一位社會研究學者,點了一根菸,深深地吸了一口,沉思了一會兒後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說:“根本的問題不是有沒有貨幣,而是如何有效控制人們的貪慾和私慾。人類是一種依賴自然資源的生物,天生對資源有著本能的佔有慾和控制慾。只要佔有慾和控制慾興起,人們就必然會想方設法謀取本不該獨屬於個人的公共資源,而且一旦公共資源被私人獨享後就必然帶來不公和矛盾。”
張鵬強調:“我讀過《貨幣戰爭》,也做過十年私人銀行的高管。關鍵不在於採用怎樣的交易手段,而在於交易究竟代表了什麼!會導致發生什麼問題。例如,即使所有人的交易透明可見,甚至於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在做什麼交易,有多少財富完全透明化,可依然可以存在私有化吞佔公共資源的問題。比如某人犯罪,需要繳納罰款,但問題是對於富裕的人交了罰款就一定會改正不再酒駕的錯誤嗎?”
李明補充道:“確實,張鵬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過去,古人確實是用道德來維繫社會的秩序。在中國古代社會,儒家強調群體主義,忽視個人主體地位,消解個體的獨立存在,在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上,道德主張最終以群體或社會為歸宿。家罰作為一種社會控制手段,是家族等次制度的一部分,個人一旦違反了家族或社會的道德規範,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基於道德的社會治理模式,強調了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個體的意志和情感只有在群體關係中才能體現出來,個人的價值只能在整體社會中得以實現,是一種集體抑制個體的模式!”
李明繼續說:“但是,張鵬強調的另一個問題是,即使在完全透明的系統中,個人的貪慾和私慾仍然可能導致不公平和社會問題。他提到,即使所有人的交易透明可見,甚至於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在做什麼交易,有多少財富完全透明化,可依然可以存在私有化吞佔公共資源的問題。比如,某人犯罪,需要繳納罰款,但問題是對於富裕的人交了罰款就一定會改正不再酒駕的錯誤嗎?這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罰款對於富裕的人來說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他們可能不會因此而改變行為,而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來說,同樣的罰款可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種不平等反映了即使在透明化交易下,社會問題依然存在。”
李明總結道:“因此,我們在構建這個新的社群時,不僅要依靠技術手段來實現透明和公平,更要重視道德教育和個體的自我約束。我們需要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靈感,同時結合現代文明的先進合理之處和科技手段,以實現更加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