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洪武十一年九月(第2/4 頁)
相聚,眾人圍坐在一起,談論著朝堂上的事情。
劉璉(輕輕抿了一口茶,緩緩說道):今日朝堂之上,陛下任命傅友德將軍為徵南將軍,征討雲南,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友人甲(皺著眉頭,神色擔憂):雲南地勢複雜,蠻夷眾多,此次征討恐怕困難重重啊。
友人乙(點頭表示贊同):是啊,不過傅將軍、藍將軍和沐將軍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想必能旗開得勝。
劉璉:話雖如此,但戰爭畢竟殘酷,希望此次出征能順利,早日平定雲南,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友人丙(突然想起什麼,說道):聽說陛下對皇陵的建設和祭祀也十分重視,不知近日是否有相關舉動?
劉璉(沉思片刻,緩緩搖頭):這我倒未曾聽聞,不過陛下對皇陵之事向來上心,說不定近期會有安排。
旁白:眾人又聊了一會兒,各自散去。劉璉心中卻對朝堂局勢和皇陵之事充滿了好奇和擔憂。
第三幕:皇宮密談
旁白:與此同時,在皇宮內,朱元璋正與李善長秘密商議著皇陵的事情。
朱元璋(微微皺眉,看著李善長):善長啊,朕近日一直想著皇陵之事,這是我朱家的根本,絲毫馬虎不得。
李善長(恭敬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皇陵的建設和祭祀關係到我大明的國運和陛下的家族榮譽,必須慎重對待。
朱元璋:朕打算近期前往鳳陽皇陵祭祀,順便看看皇陵的建設進度。你覺得如何?
李善長:陛下親往祭祀,乃是對祖先的敬重,定能讓祖先庇佑我大明。不過陛下出行,還需做好周全的安保措施。
朱元璋:這個朕自會安排。還有,朕想追封對皇陵建設有貢獻的人,比如劉繼祖,他當年對朕有恩,朕要追封他為義惠侯。
李善長:陛下此舉真是仁厚,劉繼祖若泉下有知,也定會感激陛下的。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堅定):此事就這麼定了,你去安排一下相關事宜。
李善長:臣遵旨。
旁白:李善長退下後,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皇陵祭祀和邊疆征討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國家的命運。
第四幕:街頭偶遇
旁白:劉璉在離開友人府後,獨自在街頭漫步,思考著朝堂上的事情。這時,他遇到了宮中侍衛李進。
劉璉(上前打招呼):李侍衛,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李進(連忙行禮):原來是劉公子,在下一切安好。劉公子這是要去哪裡?
劉璉:隨便走走,對了,李侍衛,你在宮中當差,可曾聽聞陛下近期有前往鳳陽皇陵祭祀的打算?
李進(左右看了看,小聲說道):劉公子,此事還未公開,但確實有這回事。陛下打算過幾日就啟程前往鳳陽。
劉璉(心中一驚,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多謝李侍衛告知。
李進:劉公子客氣了,這也不是什麼機密大事,只是還未對外宣佈而已。
旁白:劉璉與李進又聊了幾句,便告辭離開。他心中暗自想著,陛下前往鳳陽皇陵祭祀,說不定會有大事發生。
第五幕:出征前夕
旁白:傅友德、藍玉和沐英三位將領回到府中後,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出征事宜。這一日,他們三人聚在一起,商討著出征的細節。
傅友德(看著地圖,神色嚴肅):雲南地形複雜,我們必須制定詳細的戰略計劃。藍將軍,你有什麼想法?
藍玉(指著地圖,大聲說道):依我看,我們可以兵分三路,一路正面進攻,吸引敵軍主力;一路從側翼迂迴,包抄敵軍;還有一路則負責斷後,防止敵軍逃竄。
沐英(微微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