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洪武十二年正月(第2/4 頁)
,單膝跪地):“陛下,臣已做好準備,負責河、岷、臨、鞏地區的軍事事務,確保後方穩定,為沐英將軍提供支援。”
朱元璋(看著李文忠,滿意地說):“文忠,你辦事朕一向放心。你要與沐英密切配合,共同守護我大明的邊疆。”
湯和(這時也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已在臨清訓練兵馬,隨時聽候陛下的調遣。”
朱元璋(微笑著說):“湯和,你經驗豐富,在臨清訓練兵馬,責任重大。一定要嚴格訓練,確保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李善長(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此次軍事行動,耗費巨大,還需從長計議,確保糧草輜重的供應。”
朱元璋(點頭表示贊同):“善長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你和戶部負責,務必保證前線的物資供應。”
劉伯溫(沉思片刻,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為,除了軍事行動,還應恩威並施。在討伐叛亂的同時,也可派遣使者前往番地,曉以利害,或許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朱元璋(目光看向劉伯溫,思索片刻後說):“伯溫之言有理。此事就由你負責安排,挑選合適的使者前往番地。”
第三幕:丞相府中,暗流湧動
旁白:退朝之後,李善長回到丞相府。他坐在書房中,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這時,管家匆匆走進來。
管家(恭敬地說):“丞相,劉伯溫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李善長(接過信,開啟一看,臉色微微一變):“哼,這個劉伯溫,又在給陛下出主意。他以為他是誰,竟敢插手軍事之事。”
管家(小心翼翼地說):“丞相,劉伯溫深得陛下信任,他的話,陛下恐怕會聽。”
李善長(冷冷地說):“他不過是個謀士而已,竟敢在朝堂上與我作對。這次軍事行動,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李善長才是陛下最信任的人。”
旁白:正在這時,有人來報,說胡惟庸求見。
李善長(眼睛一亮):“快請他進來。”
胡惟庸(走進書房,行禮說道):“丞相,今日朝堂上,劉伯溫又出風頭了。”
李善長(臉色陰沉,說道):“這個劉伯溫,越來越不把我放在眼裡了。你有什麼主意?”
胡惟庸(眼珠一轉,說道):“丞相,我們可以在糧草供應上做些手腳,讓劉伯溫的計劃無法實施。到時候,陛下怪罪下來,他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李善長(沉思片刻,搖頭說):“此事萬萬不可。陛下對軍事行動極為重視,若糧草供應出了問題,前線將士的性命可就危險了。我們不能拿國家大事開玩笑。”
胡惟庸(連忙說):“丞相教訓得是。不過,我們也不能就這麼看著劉伯溫得勢。”
李善長(站起身來,揹著手在書房裡踱步):“你先回去吧,此事容我再想想。我們要小心行事,不能讓陛下察覺到我們的心思。”
第四幕:劉伯溫府,深思遠慮
旁白:與此同時,劉伯溫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坐在書房中,看著手中的地圖,陷入了沉思。這時,他的兒子劉璉走了進來。
劉璉(關切地說):“父親,您今日在朝堂上,與丞相似乎意見不合。”
劉伯溫(嘆了口氣,說道):“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湧動。李善長自恃功高,有些目中無人了。此次軍事行動,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亂來。”
劉璉(擔心地說):“父親,李善長權勢滔天,我們還是要小心為妙。”
劉伯溫(微笑著說):“我自有分寸。陛下英明神武,他心裡對李善長的所作所為,恐怕也一清二楚。只是現在還不是動他的時候。”
劉璉(疑惑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