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第1/3 頁)
人物介紹: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歷經磨難建立大明王朝。性格堅毅、果斷,極具政治謀略,一心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統治,對威脅統治的勢力毫不留情。
汪廣陽:中書右丞相,為人謹慎,在官場中一直試圖平衡各方勢力,但在權力鬥爭的漩渦中逐漸力不從心。
胡惟庸:中書丞相,野心勃勃,專權跋扈,結黨營私,妄圖掌控朝政大權,與朱元璋的皇權產生激烈衝突。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足智多謀,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深受朱元璋信任,但因功高震主,逐漸淡出朝堂核心,仍心繫國家,對朝中局勢有著深刻洞察。
馬皇后:朱元璋的結髮妻子,賢良淑德,溫柔善良,深知朱元璋的心思,時常在朱元璋衝動之時加以勸解,關心朝中大臣,在後宮與前朝都有著極高的威望。
徐達:明朝開國軍事統帥,與朱元璋情誼深厚,為明朝的建立和穩定立下赫赫戰功,手握重兵,卻忠心耿耿,為人正直豪爽。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朱元璋的重要謀士,善於處理政務,為明朝初期的制度建設做出重要貢獻,但後期因與胡惟庸關係密切,陷入政治風波。
宋濂:明初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被朱元璋尊為“五經”師,負責教育太子朱標,為人正直,學問淵博,對朝中政治鬥爭持謹慎態度。
第一幕:暗流湧動
時間: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初
地點:丞相府
胡惟庸(坐在書房中,臉色陰沉,手中把玩著一枚玉佩):“汪廣陽那老兒竟然被流放了,哼,看來皇上對我們的容忍已經到了極限。”
管家(小心翼翼地走進來):“老爺,聽說皇上最近一直在和幾位親信大臣密談,似乎有大動作。”
胡惟庸(猛地將玉佩摔在地上):“怕什麼,我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他朱元璋想要動我,也沒那麼容易。”
管家(嚇得跪地):“老爺,還是小心為妙啊,汪廣陽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
胡惟庸(沉思片刻):“你去通知那些平日裡和我們走得近的大臣,讓他們最近收斂一些,別給皇上抓住把柄。”
管家(連忙點頭):“是,老爺。”
第二幕:君心難測
時間: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中旬
地點:皇宮御書房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奏摺,臉色冷峻):“胡惟庸,越來越放肆了,真以為朕不敢動他?”
劉伯溫(站在一旁,微微嘆氣):“陛下,胡惟庸專權已久,朝堂上下不少人都被他拉攏,想要動他,還需從長計議。”
朱元璋(目光如炬,看向劉伯溫):“伯溫,你有什麼想法?”
劉伯溫(拱手道):“陛下,可先從他的黨羽入手,逐步削弱他的勢力,再一舉拿下。”
朱元璋(點頭):“嗯,正合朕意。不過,此事還需機密行事,不能打草驚蛇。”
劉伯溫(低頭):“臣明白。陛下,臣還有一事擔憂,若處理不好,恐會引起朝堂動盪。”
朱元璋(皺眉):“你是說……”
劉伯溫(沉重地說):“李善長與胡惟庸關係匪淺,若牽扯到他,恐怕會有諸多麻煩。”
朱元璋(沉默良久):“李善長啊,他跟隨朕多年,朕本不想為難他,看來得找個機會敲打敲打他了。”
第三幕:後院起火
時間:洪武十一年十二月下旬
地點:胡惟庸家中
胡惟庸(怒氣衝衝地回到家):“氣死我了,朝堂上竟然有人彈劾我,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搞鬼。”
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