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俠以武犯禁(第1/2 頁)
馬週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地趕到了荊州。
他四下探訪,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決心要查出這耒陽知府離奇身亡的真相。
隨著調查的深入,他漸漸發現,這位知府在生前可謂是惡貫滿盈,不僅貪贓枉法,更是魚肉百姓,使得當地民眾怨聲載道。
“難怪那兇手會宣稱是為民除害。”馬周心中暗道,但即便如此,他也清楚,朝廷的律法不容踐踏,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殺人。
經過連日的明察暗訪,馬周終於將嫌疑人鎖定在了當地一個頗有名望的門派弟子身上。
此人自幼習武,身手不凡,且為人俠義心腸,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在得知知府的惡行後,他一時義憤填膺,衝動之下犯下了這驚天大案。
馬周在捉拿此人時,他並未有絲毫反抗,只是平靜地束手就擒。
在深沉的夜色中,面對馬周那雙如炬的審問目光,他,一名江湖俠客,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馬大人,在下犯了律法,但我希望你能將知府的罪行一併上報朝廷。”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懇求,彷彿看到了那一線希望的曙光:“那狗官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我這麼做,只是為了替天行道。”
馬周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經過了解也深知這個俠客的為人,更清楚他所說的是事實。
於是,他點了點頭,鄭重地承諾道:“你放心,我會如實將此事回稟給朝廷。”
訊息傳到朝廷,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他坐在龍椅上,雙手緊握著扶手,眉頭緊鎖。
他一方面要維護朝廷的威嚴和律法的公正,另一方面又深知那知府罪有應得,民眾對其早已是恨之入骨,這個案子,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
朝堂上,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嚴懲不貸,有的則主張從輕發落。
李世民聽著他們的議論,心中的天平也在不斷地搖擺。
他知道,這個決定將會影響到朝廷的聲譽和民眾的信任。
最終,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李世民下旨:“那俠客雖觸犯律法,但念其揭露貪官有功且出於正義之心,判處流放三年以示懲戒。”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威嚴籠罩在整個朝堂之上。
同時,他也責令各地官員自查自糾、嚴於律己,不得再有貪腐之舉。
這一旨意下達後,朝廷內外一片譁然。
有人稱讚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有人則對那俠客的遭遇表示同情。
但無論如何,這個案子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而那名俠客,也將在流放的歲月中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和正義。
此事雖已告一段落,但李世民的心中卻仍存疑慮。
大唐境內武林門派眾多、俠客如雲,他們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眾的支援和擁護;但同時也給朝廷的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困擾。
“該如何對待這些江湖門派和俠客呢?”李世民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後抬頭看向下方的群臣:“大家議一議吧。”
凌遊聞言率先抬起頭來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這事得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些江湖門派和俠客同樣是我大唐的子民;他們的行為舉止理應受到朝廷的管制和約束。”
杜如晦聽後微微點頭表示贊同,但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可是要怎麼管呢?自古俠以武犯禁、這些江湖人士往往桀驁不馴、難以馴服,咱們朝廷該管到什麼程度才能既不失威嚴又不失公正呢?”
魏徵也介面道:“是啊!陛下,這些門派咱們是要剿滅他們還是讓他們自行解散亦或是如何?這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