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南瞎北啞遇險(第3/9 頁)
間,四周的木板牆壁上雕刻著精美的苗族傳統圖案,有象徵吉祥的飛鳥走獸,也有寓意豐收的穀物花卉,這些圖案栩栩如生,彷彿在訴說著苗族古老的故事。欄杆則是由精心打磨的木條拼接而成,彎曲的形狀猶如靈動的藤蔓,別具一番韻味。頂層的屋頂坡度較大,覆蓋著層層疊疊的杉木皮,這些杉木皮經過特殊處理,防水且耐用,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淡淡的金黃光澤。四角微微上翹,宛如展翅欲飛的雄鷹,彰顯著苗族建築獨特的藝術風格。
那守衛抬手示意,僅請解雨臣一人隨其上樓。解雨臣微微頷首,穩步踏入樓內。餘下眾人便在原地靜靜等候,心中雖有些許疑惑,但也明白此處定有諸多規矩與講究,只能按捺住好奇,默默等待。
時間緩緩流逝,不多時,解雨臣的身影再次出現,只見他的身旁跟隨著一位身著黑色苗族服飾的女子,看其面容約摸五十多歲的模樣。她的步伐沉穩,神色間透著歲月沉澱後的威嚴,在解雨臣的攙扶下,緩緩走下吊腳樓。
隨後,解雨臣引領眾人穿梭在月牙寨蜿蜒的小徑上,眾人跟在其後,腳步不自覺放輕,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四周。不多時,便來到一處院落前。眾人抬眼望去,不禁微微詫異,這座院落與寨中常見的吊腳樓風格迥異,竟似北京的四合院一般。
眾人心裡滿是驚訝與疑惑,這偏遠的苗寨之中怎會有如此風格獨特的建築?是曾經有什麼特殊的淵源嗎?還是另有隱情?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浮現出無數個問號,但在這陌生而神秘的地方,誰也不敢輕易發問。
院牆由大塊的青灰色石塊堆砌而成,石塊表面爬滿了斑駁的青苔,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歲月。那兩扇厚重的木門,由深色的實木打造,門上的銅環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略顯暗淡,卻依舊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門楣上方雕刻著一些奇異的符號,似是古老苗族的神秘圖騰,又似某種久遠的咒語,讓人難以捉摸其中的含義,更添幾分神秘之感。
踏入院內,只見正房與廂房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四周,房簷微微上翹,宛如飛鳥展翅。屋頂的青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幽藍的光澤,彷彿藏著無盡的秘密。院子中央,一方古老的石桌石凳靜靜佇立,石桌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那花紋似是流水,又似是雲霧,變幻莫測。石凳周圍,簇擁著幾叢不知名的花草。那花草的葉片呈深綠色,邊緣帶著鋸齒狀的紋路,花朵則是淡紫色的,形如鈴鐺,微風吹過,花朵輕輕搖曳,似在低語。陳墨看著這些花草,不禁猜測這院子以前的主人定是個喜好清幽之人,可為何會將院子建成這般模樣,遠離苗族傳統建築風格,難道是想在這苗寨之中保留一抹別樣的鄉愁?
解雨臣攙扶著寨老緩緩推開正房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門,門軸轉動,發出輕微而低沉的“吱呀”聲,彷彿是開啟了一段塵封的歲月。眾人魚貫而入,目光隨即被屋內的景緻所吸引。
正房空間寬敞,地面由打磨光滑的青石板鋪就,石板上天然的紋路如同山水畫卷,肆意蔓延。堂屋中央,擺放著一張長方形的梨木桌,色澤溫潤如琥珀,木質紋理細膩而優雅,彷彿在無聲訴說著其珍貴的出身。桌子四周,環繞著數把造型別致的太師椅,椅背精雕細琢,以苗族傳統的蝴蝶圖案為飾,每一隻蝴蝶都似振翅欲飛,靈動逼真,椅面則鋪著深紫色的絲絨坐墊,觸感柔軟,為這硬朗的木椅增添了幾分奢華與舒適。
一側牆壁下,設有一座精美的博古架,架身由烏木打造,散發著幽黑的光澤。架上錯落有致地陳列著諸多古玩器物,有造型古樸的青銅酒樽,樽身銘刻的神秘紋飾,暗示著其年代的久遠與歷史的厚重;還有幾方溫潤的羊脂玉擺件,玉質純淨無暇,雕刻成的祥獸形態各異,在屋內柔和的光線映照下,泛著淡淡的光暈,低調而不失高雅。
堂屋的後端,以一扇繪有苗族古老傳說圖案的屏風相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