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文明(第1/4 頁)
三百多輛大車行駛在夜幕之中。
車掌居中,副手居右。
車身上方有火把燃燒照明。
三百多輛車將整條街照映的如同白晝。
整條后街都轟動了。
賈芸就是在後街長大的。
他是住在榮國府後廊,日常活動當然和嫡脈不同,他們等閒也進不了府。
得稟報上頭,早年是透過王夫人,後來則是要透過鳳姐才能進府。
還得言明來意。
比如是進來給老太太請安,或是見王夫人,或是求見鳳姐。
嫡脈的人心裡也有數,這些人進來,要麼借錢,借物,要麼就是討差事。
當然也不可能人人都給。
賈家兩府有自己正常的運作軌跡,沒有什麼特殊事情,基本上很少用府外的人,包括族人。
一年能有一兩個差事就不錯了。
外頭的族人可不少,成年的有名號的就好幾十個。
用誰不用誰?
那隻能看誰走動的頻繁,誰的嘴甜,誰會討好當家管事的人。
大觀園的大工程出來,賈家的族人才等來了好機會,不少人到榮國府去當差效力。
當然不是因為親情,是因為白花花的銀子。
賈芹就是走的賈蓉和賈薔的門路,撈了個看守家廟的好差,幾百兩銀子拿去,基本上被他自己給揮霍了。
搞的太過火了,連賈珍都看不下去,狠狠訓斥了賈芹一通。
原本的賈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場。
賈芸先是走的賈璉的門路。
畢竟名義上賈璉當家管事。
但賈璉根本當不了家。
或者說,不涉及到根本大事,日常的家務管理上,鳳姐佔了絕對主動權。
賈芸後來還是找倪二借了銀子,買了幾十兩的香料……
榮國府的豪奢深入人心,搞的幾十兩銀好像不算什麼。
但就算劉姥姥家也是一年多的開銷用度,她家可是富農,不是普通的農戶或真正的貧民。
可想而知這香料有多貴重。
在同時期,歐洲的香料價格卻下來了。
在大航海之前,歐洲人因為地廣人稀,畜牧業相對發達,肉食其實是不怎麼缺乏。
哪怕是平民百姓,憑放牧和射獵也有機會獲得肉食。
但不論是燻還是臘,缺香料的肉類弄出來味道都很差。
香料價格等同黃金。
大航海開啟之後,早期他們是從南美運回大量黃金,積累出第一桶金。
然後各國紛紛造船出海,搶佔一個接一個的殖民地。
最終佔據了好幾個大規模的香料出產地。
最大的就是斯里蘭卡和阿三等地,到了紅樓世界這個時間節點,香料已經源源不斷的供給歐洲,價格從類比黃金跌落了不少,肯定是要比賈芸買的便宜的多。
類似的情形和變化,未來幾十年會大量發生。
比如瓷器,英國佬搞出了骨瓷,潔白如玉,質地上乘,華夏的瓷器出口大幅度銳減。
英國人又在錫蘭等地種植紅茶,幾十年間改良茶種,更適合歐洲人的口感,結果華夏的茶葉出口基本上斷了。
不是減少,而是斷絕了。
只有絲製品,雖然也有仿照生產,但絲織品的出口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賈芸在這個時空的出現,當然是異數。
比如眼前的這四輪大車組成的車隊。
哪怕是輕型馬車,車身也是比兩輪車大的多。
高大的車輪比一個成年男子相差不多,重型馬車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