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未來打算(第3/4 頁)
對賈芸更是無比欣賞。
眼前這一切,可都是與賈芸有關。
……
獻俘快要完成,有不少官民百姓都散去了。
賈芸將賜物交給隨行的周致誠幾個,接著便是走到招手的忠順王身旁。
“王爺有何吩咐?”
忠順王眼中滿意之色相當明顯,打量了賈芸幾眼後,更是面露笑容。
賈芸仍是那副淡然從容的模樣,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城府,和那幾個沮喪的賈家嫡脈相比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芸哥兒有何打算?”
賈芸看看眼前的中年王爺,知道對方是想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繼續全力經商,寫書,搞車行?
車行已經又壯大了許多。
這幾個月下來,虜騎威脅下車行在薊鎮的發展受到了影響,但車行一直在薊鎮運糧和輸送軍需,整個地方都看在眼裡。
戰事一結束,返回的商民百姓訂單就如雪片般飛來。
又由於戰事原因,大量車馬被徵召,所以西嶺村那邊加班加點的造車。
皇差當頭,不需避諱,所以購入大量鋼材精鐵,不似之前還有點遮掩小心。
這幾個月時間,賈記大車數量已經過萬。
南方路線,早越過大名府,直抵開封。
東南方向,抵德州,臨清,濟南,青州,兗州,涵蓋大半山東。
繼續南下抵徐州,揚州也是遲早的事。
但也就止步揚州了。
就算馬車費用不高,時間效率比運河要快的多,但太遠的話物流成本就遠高於漕運,哪怕扣除時間成本,對很多商人還是不合算。
南方的河道諸多,很多地方河流縱橫,官道少而窄,縣道,鎮,村道路更是很多地方只容一車獨行,兩車交錯都難,且多是年久失修。
沒辦法,人家江南大船行於江河之上,小船直抵家門前,馬車再好,也難以和水運船泊搶生意。
哪怕是幾百年後,後世的火車飛機加高速公路汽車貨運已經極度發達,但真正的經濟核心重地還是在南方,因為船運更具價效比。
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大量的船隻把內地原材料運到沿江工廠,生產出成品後透過港口出海貿易,北方怎麼比?西北西南怎麼比?
後世兩大發達地域,長三角,珠三角,都是大量工廠配原料基地生產出口,依託的就是長江,運河,珠江等水系。
在現代發達社會都是水運為先,在這個時代想用馬車代替船隻當然是沒有半點可能性。
所以,至揚州為止。
西北方面,至陝西鎮為止,再往西,路更遠,道路條件更差,工商業也並不發達,得不償失了。
南邊就是抵開封為止,開封是中原核心城市,打唐中後期,開封就成了中原核心。
原因也簡單,有多條水道直抵開封。
黃河沿城而過,還有北宋時期開發的運河,還有濟水等各條水路。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看的出來,州橋那裡船隻眾多,帆桅連綿成片,大量水手,苦力在河邊上貨,下貨。
開封的繁榮,和水運分不開。
要不然,以當時的陸路貨運能力,要保障百萬人口大城的供給,常年得動員幾百萬人奔走於途……這根本就不可能。
,!
盛唐的武功遠超弱宋,但論運輸補給能力就差遠了。
長安有名,但論居民數量,富裕程度,則遠遜於開封。
就算如此,大唐天子也得輪流到洛陽就食,要不然長安府庫撐不住。
“就食天子”之名,就是用來稱大唐天子的。
到了安史之亂以後,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