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第1/2 頁)
世界上終究還有一些東西是無法靠武力征服的,比如時間。在中國歷史上,宋代之前最負盛名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他們均是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一代天驕。但這幾人晚年生活均趨於神秘,尤其迷信方術,追求長生不老。可見越是處於權力巔峰的人物,越到晚年便越懼怕死亡。也正是在這次西征途中,年屆六十的成吉思汗強烈感覺到老已將至,有了強烈的危機感。他聽說中原有位著名道士丘處機,屬於全真教,懂得煉仙藥金丹,於是派人尋訪丘處機,以求長生不老之藥。
令成吉思汗失望的是,丘處機不遠萬裡到來後,坦白告知世上並無不死藥,只介紹了一些戒聲、色、欲等養生之道。丘處機還特別針對蒙古軍的屠殺和掠奪,講述為治之方&ldo;以敬天愛民為本&rdo;,長生之道&ldo;以清心寡慾為要&rdo;,選賢能,施仁政,這樣才能長治久安。成吉思汗這樣的梟雄人物,是絕無可能清心寡慾的,對丘處機的建議雖然並不愛聽,但還是令翻譯耶律阿海把談話都記錄下來,打算傳給子孫後代,並呼丘處機為&ldo;神仙&rdo;。成吉思汗對丘處機及全真道的禮遇,一度引起成吉思汗的近臣耶律楚材的不滿,因為耶律楚材本人信奉佛教,後來還在其著作《西遊錄》中對丘處機大肆攻擊。
西征花剌子模國後,慾望和追求永無止境的成吉思汗又開始馬不停蹄地繼續擴充疆土。由於當時中原的局勢變化很快,促使成吉思汗放棄繼續西征,而回師南歸。蒙古大軍西征期間,成吉思汗封心腹愛將木華黎為太師國王,將太行以南的軍務全部交給了他。而金國一直是蒙古的世仇,非死亡不能化解,木華黎最大的任務就是攻打金國。
起初,中原局勢對蒙古十分有利‐‐三大政權之中的金國與南宋正互相攻打,戰事頻繁,而另一大政權西夏則早已經歸附蒙古,一直派遣本國軍隊跟隨蒙古作戰。蒙古趁虛直入,自然頻頻得手。蒙古軍長驅直入,攻城略地,主要的戰事集中在河北、山東一帶。金軍同時面對北方蒙古和南方南宋兩大強敵,首尾不能相顧,完全不能抵擋蒙古鐵騎的進攻。眼見蒙古軍氣勢如虹,金宣宗不得不派出使者向蒙古求和。蒙古提出要金國割讓關西未被攻陷之數城,金宣宗去帝號,改為河南王。面對蒙古如此苛刻的條件,金宣宗實在難以接受,和議的希望最終破滅,木華黎遂傾盡全力進攻金國。
眼看木華黎滅金在即,形勢卻突然起了變化。先是西夏夏獻宗即位,乘成吉思汗遠徵西域之機,一改其父夏神宗附蒙侵金的國策,與金國通好,開始積極聯金抗蒙。而金國金哀宗即位後,也意識到蒙古才是真正的強敵,為了集中力量抗蒙,不但與西夏結盟,約為兄弟之國,還一改侵宋擴土的國策,派遣使者與南宋通好。局勢開始對蒙古不利,主持滅金的蒙古大將木華黎對西夏的突然背盟尤其憂憤,最終在一場攻打金國的戰鬥中病死。正在西域的成吉思汗聽說後,立即回師,全力滅掉西夏,以為愛將報仇。
之前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統一後,便藉口西夏收留蒙古逃人,曾親自率軍攻打西夏河西地區。當時西夏在位皇帝為桓宗純祐,面對蒙古鐵騎無所適從,只得任其蹂躪。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攫取經濟利益,因此採取了淺嘗輒止的策略,在大掠人口、牲畜後退兵。
在外患的壓力下,西夏皇室內部又發生了內訌,純祐族弟越王仁友之子安全野心勃勃,聯絡純祐生母羅太后發動了宮廷政變,純祐被廢黜,後暴死於宮中,死因不明,年僅三十歲。安全自立為帝,這就是夏襄宗。
安全廢主自立後,成吉思汗又找到了出兵的藉口,發兵攻打西夏。
蒙古軍先後兩次攻打西夏,後一次更是長驅直入,將西夏都城中興府重重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