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殺五儒4(第2/4 頁)
,你知道古人有幾個成語說得好,叫‘言多必失’,‘ 沉黙是金’,‘ 是非只為多開口’, 孫孫認為:話說到該止的時候就應該停止。”
“這樣好了,”皇上說道,“我們把談話的範圍再縮小一點。我們只談最近發生的高啟等人犯諱的事來說吧,那些文人有什麼反應?”
解縉看了皇上一眼,微微地搖搖頭,嘆了一口氣。皇上指了一下放在桌子邊的字條上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眼笑眯眯地盯著解縉,然後端起酒杯說道:“來,喝點酒吧!酒可以壯膽,酒後出真言。”
解縉也端起酒杯和皇上碰了一下杯說道:“對,酒後出真言,但不能有第二個鄭子明的事發生。”
皇上指著紙上的第三句話對解縉說道:“孫孫,今晚上就算你在酒席上犯了天條,也要實行‘言者無罪’這一條。普天之下沒有一個當爺爺的人要殺自己的孫子。”
解縉喝了些酒壯膽,又有十六個字作尚方寶劍,底氣就有些足。他看了皇上一眼,認真地說道:“爺爺,那我就說囉!”
“說,有爺爺給你壯膽、給你撐腰,你還怕啥?”皇上鼓勵地說
“爺爺,那我就說哪!”解縉站起來,緊了一下腰帶,說道,“爺爺,孫孫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說,當今世界上哪種人最可憐?”
皇上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給難住了,他想了一下,像是在問自己,又像是在問解縉:“是農民?”
解縉搖搖頭說道:“自從大明朝建立以後,朝廷對農奴、驅口制度進行廢除,限制莊園主的惡性擴張,不準私自買賣土地,農民生活比起元末好多了,儘管他們的生活還有些苦,但是隻要多種糧食、桑蔴,一季不行有二季,今年有災有明年,希望總是有的,肚皮不至於捱餓,日岀而作,日沒而息,悠然自得。”
皇上想了想說道:“是工人?商人?不對,難道是丐幫不成。”
“他們有啥可憐的?不耕田,不作工,肚子餓了就去要,吃飽了就睡,無憂無慮,自生自滅,有啥可憐的?”解縉說道。
皇上聽了,說道:“那我就猜不到了。”
解縉見皇上猜不著,就接著說:“爺爺,我聽人說你是一個猜謎高手,孫孫給你說個謎語:‘睡半夜起五更,開口不離曰與雲,青春白了頭,也難成為人,身無百般技胸中藏繡錦,一朝面朝天,方才躍進門。”
一直到最後,皇上才醒悟過來,說道:“你說的是儒生嗎?”
“正是。”解縉回答道。
“開口不離月與雲怎麼講?”皇上不解地問道。
“開口就是子曰、詩云。”
“也難成為人呢?”
“秀才中能中舉人的是鳳毛麟角。”解縉回答道,“爺爺,就在孫孫十四歲在南昌郡中解元那年,和孫孫一起應試的有一個五十八歲的老秀才,一生參加了十多次科考,當他貧病交加地躺在旅舘的柴房裡,手裡拿著捷報時,他苦笑著說:‘我終於中舉了!……’說完,就閉上眼睛死啦!同窗開啟他的包袱,裡面只有半塊冷饅頭,找不到一文錢來打發報子,後來,還是大家湊了些銀子才把他埋了。秀才到死也沒有中舉的人太多太多了。他們播下希望的種子,一輩子也未見有收成的,全國不下百萬之眾。舉人還要繼續篩選才能金榜題名,才能得到一官半職,等熬到這一步,許多家庭己是四壁皆空。可是作了官又怎麼樣?很多人不識為官之道,相當多的人只能作個小官筆吏,三餐都難以為繼,公務中偶爾不慎,犯了小忌,就丟掉腦袋。”
解縉說道動情處,眼角里閃著淚花,他端起酒杯,把酒一飲而盡,放下杯子繼續說道:“爺爺,那天‘老原則’被殺後,他們把他的屍首抬回去,我也去看了一下,他家只有妻子和三個孩子,已窮得來揭不開鍋,一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