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自己的形象。十年的苦鬥,埋葬了愛情,荒廢了青春,遺棄了友誼,麻木了靈魂,而現在這一切似乎又在復甦。青年們正在普遍加深對青春和生命價值的認識,注重了對友誼和愛情的認識,他們的心在活躍,正在振奮,任何力量都擋不住他們在自由的路上向前邁進!
(十二)
在長春通往吉林的列車上,到達長春之前,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雪。聽列車長說,這幾天吉林市的交通都阻塞了,軍民齊動員在各交通要道掃雪。這是三十年來罕見的大雪,從吉林向北的交通幾乎都封閉了。
漫天飄舞的雪花像是我紛亂激動的思緒。一夜之間北國風光又出現在眼前。鐵路旁的松樹上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雪,遠處沒有天際,是白茫茫的一片;緩緩移動的山坳裡,有一排排棕色的樹像梳齒一樣排列著,記得有一張糧票上就是這樣的圖案。
又見到了曾哺育我的松花江,江面更寬了,水更清了。從吉林大橋上遠望,一片銀色的世界在江南江北展開;粗粗的樹掛,晶亮的枝條,厚重的積雪。又彎又長的松江路上,行人們匆匆忙忙,但他們的腰桿還是直的,沒有彎下。
……我期望看到有一條春天般的友誼河流,流過荒涼的心田,使那些死去了的草木重新發芽,茂盛起來。我已經看見了在過去的年月裡生長著的野草、艾蒿、馬蘭花,還有沼澤地……然而,這是我自己看到的,僅僅是自己……
(十三)(十四)
(十三)
“我和營區”表現了您熱愛營區、熱愛工作的那種自豪感,但您站的位置不妥,面部光線無襯托。我想如果能在左前方的石堰上坐著看一本書或乾點別的什麼,就會有另一種意境。那樣,左下方較暗的色調襯托面部,同時使空間得到伸展,給人以想象的餘地。右下角的陰影不必進入鏡頭。
“小木橋”那張很獨特。微笑的沉思中露出倔強不屈的神采,可坐的姿勢又有點天真的調皮。用光對比大了點,橋欄顯得過細,特別是面部光比大,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右手掌心向外能更好點。身後的小樹很吸引人。
“陽光照在操場上”是最好的,好就好線上條的結構,富有變化的橫線條,很有層次地與柳條、山壁等豎線條相配合,有力地顯出了站立者的身影。地平線對上下明暗色調進行了很好的分配,遠山襯托了文靜而又充滿信心和活力的面部表情,近處簡潔明鏡的操場彷彿要把她送出畫面。左邊的樹枝調節了畫面氣氛,增加了柔和感。景物的光是左暗右明,人物的光是左明右暗,有很強的立體感。
“同鄉三友”從姿勢上一眼就能看出很和諧很團結。風景照的意義在於人的精神風貌與景物的融洽,而這張照片人物表情太重表現了。辦公樓和路左邊的小樹頂端的對角透視不應該沒有,這樣就“沒有景了”。陽光太多太強,左邊燈杆的影子對畫面有破壞作用。
這些照片的攝影者每次都要把人物放在畫面正中間,對於風景照來說就有點不應該。其實我不懂攝影技術,看過兩本攝影知識書,憑感覺妄說一氣。
(十四)
在來哈爾濱的路上,同座有一位吉林城建測繪設計局的助理工程師,五十多歲了,是個老東北。一開始我們都沉默著,後來慢慢開啟話匣子,談得很有意思。
他說:在我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自己的工業發展是很緩慢的。外國人在中國辦廠,大部分都是以修理業為主,製造業少。現在幾個有名的大城市都是建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哈爾濱就不一樣,十月革命後俄國的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