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魏檀玉同樣在心裡謀算著皇帝在這時下旨選妃的意圖。
御花園那日皇帝的言論已經表明貴妃比不上皇后、庶子不如嫡子,顯然更看重太子和秦王,那兩兄弟之間,皇帝又更看重誰呢?
太子是嫡長子,大越傳統立嫡長為儲君。縱觀大越前幾次戰事,皇帝都有讓秦王參與,但只是交了其中一衛或兩衛給到秦王讓他統領。
這次同西羌的戰爭,皇帝竟充分放權,天下兵馬十六諸衛皆由秦王統領。前世事情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皇帝有多麼器重秦王。尤其在他凱旋歸來後,皇帝龍顏大悅,以至於最終讓秦王繼承了大統。
再聯想前世褚厲的口述和回憶,皇帝常常召他入宮議政或對弈,父子二人可以交談徹夜。
顯然,皇帝更喜歡秦王。
魏檀玉大膽猜測,皇帝內心其實早就想傳位於褚厲,只是礙於大越的傳統不能立他為儲君。
自己和三位皇子被百姓作詩捏造出許多感情糾葛傳誦,傳遍了長安城街頭巷尾,也早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為皇子選妃從前會參考皇子的意願,皇帝知曉褚厲對自己有意,所以在他出徵後再下旨給皇子們選妃,意不在將自己指給褚厲。
魏檀玉心中豁然開朗。太傅關於立儲的立場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至關重要,皇帝必是想將孫家嫡女指給褚厲,好讓太傅站在褚厲一側逐漸引導滿朝和天下輿論,以便將來易儲。
那隻剩下太子和韓王。
御花園那日的言論再次表面皇帝不想將她指給韓王,況且,及笄那日,韓王來國公府自取其辱。父親明確拒絕了韓王,皇帝不會不給父親臉面。
自己身後有著魏氏和劉氏兩大家族,貴妃已出自劉氏,若將自己指給太子,劉氏的立場便可能就此一分為二,從而削弱貴妃和韓王的勢力。
看來這個太子妃也不是那麼難當。
只要自己在皇子妃大選中與孫家小姐打個平手,這太子妃之位就到手了。
哪怕自己表現稍遜。讓太子自己挑時,太子會選自己,皇帝也會傾向指自己為太子妃。
皇子妃大選之期很快來臨。
待選者必須是家中父兄在朝中擔任三品官員以上的嫡女,宮闈局的名單擬了二十人,需經過三輪選拔。
第一輪由宮中女醫核查身體狀況,四肢健全、無病患症狀的再由宮闈局的女官驗明完璧之身。
選拔持續了一日,篩去了身體狀況欠佳的四人。
第二輪由各位待選者展示琴棋書畫等才藝。此輪需要再篩去十二人。考評的是宮闈局的女官和皇后率領的六宮妃嬪。持續三日。
魏檀玉這日見到了孫家大小姐孫宜雪。
相貌端莊,行止得體,恰為皇后喜歡的兒媳模樣。
第一日琴棋比拼過後,篩去了八人,只剩了八人,劉貴妃向皇后提出建議,將她們這剩餘的八人兩兩分組,彼此比拼,最後留下四人進入殿選。皇后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答應了。
魏檀玉知道劉貴妃此舉是故意針對自己,自己極有可能和孫家大小姐互相比拼。
果不其然。
宮闈局分組的女官是劉貴妃的人,經劉貴妃暗中授意,刻意將魏檀玉和孫宜雪分為了一組。
她們兩個彼此之間需要比拼兩場,書和畫,勝者進入第三輪殿選,敗者直接出局。
若兩場分別各勝一場,則由皇后出題加試。
太傅為三位皇子老師,他的女兒自小受其薰陶教導,文書方面怎可能比一般人遜色,魏檀玉知道此局自己是必敗無疑了。
果然,孫大小姐一出手,便是一幀秀麗工整的簪花楷書。
魏檀玉不擅長楷書,知道皇后必定喜歡規矩的楷書,自己此局必敗,隨性揮毫作了一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