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袁盎因多次直言勸諫,引起了那些老莊學說的大臣的不滿,所以文帝認為袁盎不能久留宮中,被調任隴西都尉。到任後,袁盎對士兵們非常仁慈,愛護有加,士兵們都為他捨身效命。不久,袁盎升任齊國丞相,隨後,又調到吳國為相。
吳王劉濞驕橫欺主,常有反心。袁種在送別袁盎時,勸他不要揭發吳王的罪行,時常規勸吳王不要謀反就行,以免被害。袁盎採納了他的計策,抵達吳國後,飲酒混日,不管事務,為圖自保。吳王果然厚待了袁盎,並未加害。
不久,袁盎告老還鄉,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車行禮拜見,申屠嘉只從車上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覺得在下屬官吏面前感到羞愧,於是到丞相府拜見申屠嘉。申屠嘉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見袁盎,態度非常傲慢。袁盎便問申屠嘉與陳平、周勃相比怎麼樣,申屠嘉坦言比不上他們。袁盎說:&ldo;陳平、周勃功勞比您大多了,也沒有您這麼驕橫;皇上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書,就停車聽取意見,每天都增加見聞。您卻封閉天下人的口,一天比一天愚昧。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禍患的日子為期不遠了啊!&rdo;申屠嘉聽了袁盎的分析後茅塞頓開,對袁盎拜了兩拜,引入內室同坐,待為上賓。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也就是漢文帝後元七年(前157年)農曆六月,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啟繼承帝位,尊祖母皇太后薄姬為太皇太后,尊母親皇后竇氏為皇太后。
這時候的朝廷之中,晁錯作劉啟的嫡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但是卻得罪了另一位老冤家袁盎。袁盎和晁錯素來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離去,二人從來沒有在一起談過話。漢景帝即位後,晁錯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收袁盎任吳相時所受吳王劉濞的財物,要論罪處罰,景帝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劉啟即位後,先提拔晁錯做內史,然後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劉濞已經暗中準備了四十來年,他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為了積蓄力量,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越來越顯露出來。所以,晁錯極力主張劉啟削奪各王的封地,即削藩。我們先來看一下劉濞這個人和劉啟的關係再來下定論。吳王劉濞是劉邦哥哥劉仲的兒子。劉邦曾立劉仲為代王。但匈奴圍攻代地時,劉仲不能堅守,棄國輾轉逃到洛陽,爾後前來歸附劉邦。劉邦不忍動用刑罰,便貶他為合陽侯。他的兒子劉濞被封為沛侯。英布反叛時,劉邦親自率兵前去討伐。年僅二十的劉濞以騎將身份隨從劉邦,擊破英布軍,當時,荊王劉賈為英布所殺,且無後嗣。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沒有勇猛雄壯的王來鎮服他們不行。而自己的兒子還年幼,因此就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劉濞拜官授印後,劉邦召見他。吳國的豫章郡有出產銅的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來此偷偷鑄錢,並在東邊煮海水為鹽。因為不納稅,吳國的資財非常富有。而劉濞聯絡的另一位兄弟王國更加了不得,楚王劉戊,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之孫,楚夷王劉郢客(《史記》作劉郢)之子,西漢諸侯國楚國第三任王,這兩位按輩分算是漢景帝的叔伯輩的人了。而且這兩位叔伯輩的人年齡都應該在五六十歲上下,尤其是劉濞這個人物,年紀已經六十了,還希望再搏一搏,爭取在位十年後再傳給自己的兒子。他聯絡的那七個王爺也不是善茬,下面我來介紹一下他們與劉啟的關係:趙王劉遂,劉啟的堂弟;濟南王劉闢光,劉啟的堂兄;淄川王劉賢,劉啟的堂兄;膠西王劉昂,劉啟的堂兄;膠東王劉雄渠,劉啟的堂兄。就這樣我們可以概括一下七國之亂的本質:一個伯父王爺、一個叔父王爺帶著五個侄子王爺來找另一個侄子皇帝決戰,結果最終被誅殺呂氏亂黨功臣的兒子打了一個人仰馬翻。劉啟一生的功績大概就只有這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