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在軍事上面,漢昭帝的生活也有聲有色。漢昭帝時,烏桓逐漸強大,匈奴也趁機數犯漢邊。後元二年(前87年)冬,匈奴入侵北方國境,殺掠吏民。朝廷徵募能徵善射計程車兵,屯田於張掖郡,派左將軍上官桀巡視北部邊疆。始元二年(前85年),左谷蠡王在衛律等支援下繼位,稱壺衍鞮單於,改與漢通好,並釋蘇武歸漢。不久,匈奴又發兵兩萬騎掠漢塞,昭帝派兵出擊,活捉甌脫王,從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張掖郡。
元鳳三年(前78年)冬,匈奴壺衍鞮單於怨恨烏桓為漢朝傾力偵察動靜,遣騎兵兩萬襲擊烏桓,烏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昭帝遣度遼將軍範明友率軍出遼東,迎擊匈奴軍,匈奴撤兵。範明友遂遵從霍光&ldo;兵不空出,即後匈奴,遂擊烏桓&rdo;的籌劃,乘烏桓遭匈奴襲擊之機,驅兵直奔烏桓,一舉擊殺其烏桓三名首領並部眾六千餘人,得勝還師。]
元鳳六年(前75年),烏桓再次發兵犯幽州,範明友率軍出擊,再次擊退烏桓。隨後,昭帝調整北方防務,縮減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並招募郡國民眾修築防禦工事。
平定北方之後,西南又開始亂了,原因很簡單,還是&ldo;國無長君&rdo;。漢武帝劉徹駕崩後,西南部分地區開始不服漢朝統治,多次發生反叛。始元元年(前86年)夏,益州等地二十四邑夷民反漢,漢昭帝遣水衡都尉呂破胡,率軍迅速將其平息,劃分河內歸屬冀州、河東歸屬幷州。始元四年(前83年),西南姑繒、葉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漢,昭帝復命呂破胡率軍徵討。由於呂破胡此次未能迅速進抵益州,致益州太守被殺,死傷四千餘人。
始元四年(前83年)冬,為平定反叛,西漢朝廷又命漢朝將軍王平、田廣明率部徵討,並調句町侯毋波的親兵武裝配合,至始元五年秋,漢軍捕斬夷民三萬餘人,虜獲牲畜五萬餘頭,遂平益州郡,鉤町侯毋波斬首捕虜有功,封為句町王,封邑句町國,享受國縣並置的特殊待遇。
如果漢朝的大太子劉據在位的話,恐怕西南就不敢叛亂,因為漢朝皇帝已經年過不惑,如果想叛亂,純屬找刺激,因為別看劉據的性格柔弱,只要他一聲令下,霍光就會無條件地出擊;而這位小皇帝要是下命令,霍光必定阻攔。
在經濟上面,武帝晚期,因對外戰爭、封禪等造成國力嚴重損耗,發布《罪己詔》,及時扭轉了對國內外的方針政策。昭帝即位後,延續了武帝末期與民休息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並躬耕於鉤盾弄田、上林苑,示民從事農桑,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為了減免窮困百姓的負擔,昭帝多次頒布了減免田租、口賦及其他雜稅的詔令,凡遇郡國遭受水旱及地震災害,當年租賦徭役皆免,並頒布&ldo;令民得以律佔租&rdo;的法令,廢除了律外苛稅。
同時,採納鹽鐵之議時,賢良文學的意見,停止了酒類專賣,免去酒類專賣官吏;並罷不急之官,體民間疾苦。在昭帝一系列措施下,漢武帝奢侈無度、連年徵戰所導致的&ldo;海內虛耗,戶口減半&rdo;的形勢終於得以顯著扭轉。因此,昭帝之世,&ldo;百姓充實,四夷賓服&rdo;。
在外交方面,劉弗陵完成了劉據(如果繼位)之後,所要進行的任務。北方邊境:昭帝一方面加強北方戍防,多次擊敗進犯的匈奴、烏桓等,另一方面重新與匈奴和親,並派使者要求放回蘇武等人,以改善雙方的關係。
西南邊境:加封鉤町侯毋波為句町王,使其掌管封地句町國,以穩定西南的政局穩定。
西域方面:因龜茲、樓蘭聯合匈奴,殺漢使官,元鳳年間,派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問責,使龜茲王和樓蘭王服罪,並於龜茲斬殺了匈奴使者。元鳳四年(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