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在中國,接班人交接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大體來說,這個制度可以分解為接班人的選擇、政治人物的退出和新接班人的權力交接幾個部分。在民主國家,這幾個部分是有機地聯絡起來的。選舉決定了一切,選票決定現存領導人的去留,也決定未來的領導人,權力交接只不過是一套程式而已。當然,除了選舉,民主制度還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政府首腦的任期、選舉資格、選舉辦法、退休辦法,等等。在西方,很多人就認為,民主政治與其說是人民參與政治的制度,倒不如說是一種選擇政治權力人物的制度。
中國還沒有發展出這樣一套民主程式,所以接班人問題要依靠其他方式來完成。江澤民的退休和胡錦濤的接任完成了權力的交與接問題,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是鄧小平以來中國高層努力的結果。如何建立權力交接制度一直是高層所關注的問題。
江澤民對於最高領導人的退休制度化的建設有很大功勞。人們可以認為,權力交班制度的建設是從鄧小平後期開始的,但真正落實這些制度化建設是在江澤民時代。在1997年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逝世之後,江澤民實際上成了中國最有權威的政治人物。他可以繼續鄧小平開始的權力交接班制度建設,但也可以另起爐灶,用自己的方式來做接班人的安排。如果他堅持這樣做,儘管會有阻力出現,但沒有人能夠怎麼樣。這種情形出現在毛澤東時代,也出現在鄧小平時代。在中國政治體制下,一旦擁有了最高權力,就沒有人和制度能夠制約最高政治人物了。這也是所有列寧主義式政黨中通常會發生的現象。
但江澤民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進一步的制度建設,比較有效地解決了最高領導層的退休制度。從1997年十五大上喬石和劉華清等退休,到十六大上李鵬、朱鎔基等退休,高層領導退休已經相當制度化。江澤民在一個並不長的過渡時期以後正式退休,表明了這個權力交接班制度的確立。江澤民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政治遺產,但未來的歷史會說,建立權力交接班制度是其最重要的政治遺產。
現在,胡錦濤在權力交接班制度建設方面面臨著比江澤民還要艱巨的任務。一方面,胡錦濤要繼承江澤民的遺產,繼續在退休制度方面努力。最高領導層退休現在可以說已經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可望繼續下去。但是,進一步制度化的空間還是存在著的,例如,可以規定黨的總書記的限任制,政治局常委、委員的限任制,甚至中央軍委等重要職位的限任制。有了正式制度的規定,以後的領導人就可以按部就班了。
但是,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建立選擇接班人的制度。如何選擇接班人在今天的中國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老一輩革命家的逝世,指定接班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不管發生什麼樣的政治事件,政治強人可以指定其接班人。一個不行了,再指定另一人也並不困難。但是,現在沒有人能夠這樣做了。當政治強人逝世之後,就必須建立起選擇接班人的制度,否則高層政治就會出現大問題。
如何做?民主是避免不了的。當接班人不能由某一個人指定時,就要用集體的力量,這是黨內民主的問題。不過,確立民主的選擇制度也並非容易。指定接班人很容易,強人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只要其他人接受就行了,但民主是一個複雜的程式。小範圍內民主選擇(如中共中央委員會),還是大範圍內(如黨的代表大會)民主選擇?迄今,無論是用大民主還是小民主,接班人的選擇制度還沒有開始建立。胡錦濤如何在其任內建立這樣一個制度,對其是個嚴峻的考驗。如果不能建立這樣一個選擇制度,那麼又將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權力更替呢?
胡錦濤新領導層已經明確提出加強執政黨能力的問題。在理論上,黨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方向。但發展並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