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第1/2 頁)
1960年5月,專機師派出1架伊爾-18飛機及5架伊爾-14飛機,執行周總理訪問印度、尼泊爾、越南等六國的專機任務,這也是我國專機載著國家領導人首次飛出國門。訪問過程中,小機場、短航線的飛行由伊爾-14飛機擔任,大機場、長航線的飛行則由剛引進不久的伊爾-18飛機擔任。5月的印度已進入炎熱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陽把大地烤得火燒火燎的,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蘇制伊爾-18飛機在如此高溫條件下,也顯得少氣無力,發動機的啟動過程也感覺困難許多。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機組首先想到的是周總理的身體和乘機的舒適。所以,在周總理乘坐伊爾-14飛機從印度新德里起飛到尼泊爾訪問的時候,按照預先擬訂的計劃,等周總理返回印度之後,緊接著要換乘伊爾-18飛機到下一個國家訪問。機組為了周總理一登上伊爾-18飛機,就有一個涼爽舒適的環境,就在周總理到達之前,先將伊爾-18飛機升空,在高空透過飛機客艙的空調系統,把飛機客艙的溫度調在比較低的水平上,落地之後,只要在不長的時間內登機起飛,不但客艙內的溫度比較舒適,對於發動機順利啟動也有幫助。只要對周總理身體有利,對專機的安全有利,專機組能夠想到的全想到了,同時也努力做到了。
在執行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專機任務中,保衛飛機的安全就等於保護首長的安全。與國內比較,國際環境要複雜得多,涉及與飛機有關的安全問題更多,專機組的防衛意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凡是經過&ldo;文化大革命&rdo;的同志,一提起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ldo;四巨人&rdo;在飛機前面合影的那幅照片,都會有很深的印象,因為這幅照片曾在許多地方出現。照片上的毛澤東十指交叉,自然攏於胸前;劉少奇緊貼毛澤東左側,笑容滿面地望著周恩來;周總理手捧以馬蹄蓮為主的一束鮮花;朱德委員長身穿呢子大衣,垂手站在總理旁邊。他們相對而立,臉上充滿燦爛的笑容。照片背景上的那架飛機,就是專機師的伊爾-18飛機。就在這幅照片的背後,有著一次不同尋常的專機飛行。
1964年11月5日,應蘇聯共產黨中央和政府的邀請,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為團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賀龍為副團長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乘坐時任專機師副師長時念堂機組的伊爾-18飛機,從西郊機場起飛,前往蘇聯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7週年慶典,越南黨政代表團也同機前往。由於我黨從前幾年開始,就與蘇聯有著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雙方爭論相當激烈。截止到1964年,我黨已經連續9次公開發表《評蘇共中央公開信》。蘇共領導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欲將我國納入他們的控制之中。為此,還單方面撕毀兩國簽訂的許多新技術協定,廢除專家合同,撤走所有專家,停止向我國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企圖使用經濟壓力迫使我國就範。1964年10月16日這一天,蘇共領導赫魯雪夫下臺,當天,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我的航校同學還寫了一首慶賀原子彈爆炸和赫魯雪夫下臺的詩刊登在《人民日報》上。
我國黨政代表團就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前去訪問的,新任蘇聯領導並沒有改變對我黨的態度和立場,雙方談判,不歡而散。
從執行這次專機任務開始,機組在思想上對專機飛行安全問題就有了充分準備,既然蘇聯在兩國關係問題上能做出那麼多不友好的行為,可以肯定,在蘇聯境內的空中與地面專機保證工作也不會一帆風順,從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出發,機組對專機的防範意識必須加強。
正常情況下,代表團的飛機在蘇聯機場停放期間,由蘇聯派人警衛。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機組人員想方設法不離飛機左右。機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