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荒蕪的世界(第2/2 頁)
深度的、在海洋中的潛水。
所以,在海洋中潛水比在陸地上潛水深度要深得多。
人類在潛水的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水壓等。
身體也會出現許多特徵。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當游泳的時候,讓水淹過胸口,就會感受到胸悶的感覺。
而如果繼續下潛,到了水下三十米左右,心臟跳動的速度回明顯變換,可能只有四五十下每分鐘。
在這種情況下,肺部會被進一步壓縮,體積減少三分之二左右,血液中氧氣含量減少。
人的各方面反應都會降低,從而變得像是慢倍速播放。
神經傳導速度也會慢很多。
而如果下潛到一百米深,這個時候心臟跳動頻率可能只有每分鐘25下左右,甚至更低。
這種情況下,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大腦,可能會讓大腦陷入沉睡。
如果沒有任何裝置,人類下潛的深度極限也就是一百多米。
而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鯨魚、海豚等,為了適應海洋中的環境,為了更好的感知周圍的情況。
它們在潛泳的時候,主要是透過聽覺來感知周圍的情況,利用回聲定位來確定前方的物體的位置。
海豚在海洋中,感知範圍可以達到一百多米,可以很輕鬆感知到距離它一百多米的一粒黃豆的準確位置。
……
魚兒下潛到深處,會透過自己的魚鰾和肝臟 等器官來調節體內的相對密度,從而適應水壓的增加。
而熊犇則完全是依靠著絕對防禦來硬扛著。
好在絕對防禦能將水壓抵消於無形,不然,熊犇在深海中,恐怕要寸步難行。
水母王帶著水母群在高速移動著。
讓熊犇感到疑惑的巨大的陰影很快就消失不見。
很久、很久,水母王至少跑了十公里左右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熊犇幾乎沒有見到什麼魚類,或者其他生物存在。
只見到了一種類似於獅子魚的魚類。
除了水母外,給熊犇的感覺就是荒蕪。
陸地上沙子堆積一片,組成了荒蕪的沙漠。
而海洋深處,由於惡劣的環境、稀缺的資源,導致這裡的生物變得極為稀少。
有人甚至因為此而認為探索海洋沒有必要,因為深海中惡劣的環境不會有什麼有太大價值的東西。
當然,更多人堅持繼續探索。
因為,這裡畢竟,很有可能是物種起源之地。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不斷對海洋進行探索。
但是,海洋實在是太大也太深了。
截止到現在,所探索的區域,所探索到的收穫,只不過是探索了藍星海洋的一個指甲蓋!
而只不過研究一個指甲蓋,就想要知道海洋的寶藏、海洋的奧秘,這無疑是痴心妄想。
熊犇覺得它現在的能力,很適合在海洋中探險。
不過,現在並不是考慮這個的時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