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3 頁)
就在這天下午5時30分,&ldo;威遠&rdo;艦從仁川駛回牙山,帶回日軍昨天已攻佔朝鮮王宮、並劫持國王的訊息。另有停泊仁川的英國軍艦傳來日艦將於明天開來的訊息。聞訊,方伯謙作了這樣的部署:夜11時,先令速度稍慢的&ldo;威遠&rdo;號先行,並在大同江口等待;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拂曉4時,&ldo;濟遠&rdo;、&ldo;廣乙&rdo;二艦駛出牙山口,追趕&ldo;威遠&rdo;,以便結隊回國。至於那艘將到未到而又特別需要軍艦護航的&ldo;高升&rdo;輪,方伯謙考慮不多,只打算在航道上相遇時順便告知:前方開戰,速速返回。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晨7時,&ldo;濟遠&rdo;、&ldo;廣乙&rdo;看清了日本艦隊。
7時15分,方伯謙下令,全體官兵進入崗位,準備戰鬥。
7時20分,日艦下達戰鬥命令。
7時43分30秒,日艦&ldo;吉野&rdo;放一空炮,以示警告。
7時45分,&ldo;吉野&rdo;號向中國軍艦開炮。
7時52分,&ldo;濟遠&rdo;號開炮還擊。
7時55分,日艦&ldo;秋津洲&rdo;號開炮。
7時56分,日艦&ldo;浪速&rdo;號開炮。
不宣而戰,日本人挑起了豐島海戰。
中國海軍,處於絕對劣勢。
在這種形勢下,&ldo;三十六計走為上&rdo;,&ldo;走&rdo;未嘗不是一種合理選擇,而且,決不能說是&ldo;逃&rdo;。
問題是,&ldo;逃&rdo;也逃不掉(艦速太慢)怎麼辦?
剩下的選擇,大抵只有兩個:或拼死一戰,或不戰而降。
方伯謙先是選擇了&ldo;走&rdo;。在敵強我弱、連遭炮擊、且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方伯謙指揮&ldo;濟遠&rdo;撤出戰鬥,向西行駛。日艦緊追不捨。
8時53分,&ldo;濟遠&rdo;號升起一面白旗。這是停戰與乞降的訊號。
不一會,&ldo;濟遠&rdo;號上白旗之外又升起了一面日本海軍旗。
日艦見狀,停止了炮擊。&ldo;濟遠&rdo;號也停止了發射。正在這時,運兵船&ldo;高升&rdo;號駛入戰區。日艦注意力稍稍分散,&ldo;濟遠&rdo;號又乘機加足馬力西撤。
此時追擊者已由&ldo;浪速&rdo;號變為&ldo;吉野&rdo;號。
12時38分,&ldo;吉野&rdo;向&ldo;濟遠&rdo;連發六炮,皆在&ldo;濟遠&rdo;附近爆炸。
12時40分左右,&ldo;濟遠&rdo;號水手王國成、李士茂等在同伴協助下,主動還擊&ldo;吉野&rdo;,連發四炮,竟有三發命中&ldo;吉野&rdo;要害。&ldo;吉野&rdo;艦首低俯,開始減速,並於12時43分轉舵撤退。&ldo;濟遠&rdo;趁機疾駛,脫離戰區。主力艦撤離後,&ldo;廣乙&rdo;號負傷擱淺,&ldo;高升&rdo;號沉沒,&ldo;操江&rdo;號被俘,豐島海戰以中方的巨大損失結束。
上段簡述,其實是中國近代海軍史研究者的公認事實。這個事件的主人公方伯謙在戰後向丁汝昌的匯報中,&ldo;陳明如何遇敵,如何攻擊,如何被圍,如何懸掛白旗以誘敵,至敵臨近下錨,而後出其不意擊中敵艦要害,庶反敗為勝,始得脫離虎口逃歸各情節&rdo;。可惜,丁汝昌不理這個茬,反而質問方氏曰:&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