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2/2 頁)
題,其樂融融,親如一家,又互相留下通訊地址,其中兩人直到九十年代末還和我保持著聯絡。
孫見喜答邰科祥教授問(4)
我在西安某研究所工作時,單位附近就是著名的密宗祖庭大興善寺。有一段時間我身體不好,就到寺裡跟人學習三圓式站樁功,功餘在小徑上撿核桃,也偶爾幫寺裡僧人拔草。&ldo;佛經流通處&rdo;的王女士有些面冷,我常到她那裡買《法音》雜誌,她很少有和顏悅色的時候。有次在吉祥村碰見她,我問候了她一句,她就說她要去烈士陵園,半路上摔了一跤,腳踏車摔壞了,腳也崴了。她這會兒是一瘸一拐地推著車子要回大興善寺去。我說你改日再去,腳疼得不行了我送你去醫院。她說今天是她父的祭日,又是和一個姐姐約好的。見她十分傷感,我就用我的腳踏車帶著她去了一趟烈士陵園。她父親以前是&ldo;民委&rdo;的幹部,&ldo;文化大革命&rdo;中被迫害致死,她幾經努力才被安排在這裡工作。後來我去寺裡,王女士就熱情多了,我常在她那裡借經買經讀經。後來在省政協樓上碰見她,她已經是另一副精神面貌。她已調回&ldo;民委&rdo;機關工作,她說她本來就不願意到寺廟裡賣佛經,所以心情一直不好,還說如果有宗教與民族事務方面的問題可以找她。後來經她介紹,我認識了當時的陝西省佛教協會主席許力功,他當時住在大興善寺東邊游泳池邊上的一座樓上,有一個小比丘給他當通訊員。人都說見許力功很不容易。但我第一次去見他很順利,走時他還送了我。後來我一去小比丘就連忙進去通報,我沒有遇到過吃&ldo;閉門羹&rdo;的事,我覺得許主席很隨和,也樂於和學人討論學術。許是陝北榆林人,七歲出家,1956年畢業於北京佛學院,他經常應邀去日本和東南亞講密宗。許極博學,講佛時,常和歷史、文學、黃老、孔孟諸學相比較,這使我認識到佛學其所以博大精深,因為它完全是在哲學層面上觀照世界的。然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使我對這座寺院產生了敬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