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趙清毓心中不免失望,可仍舊不死心,便又提示了一句。
「各位大人皆知,文官科考,哪個不是寒窗苦讀,滿腹經綸。可是,武官卻不盡相同,他們也許大字不識一個,卻在某一場戰役,殺敵英勇,便加官進爵,晉升三品、甚至一品大員,可是他們可能只會殺人,大恆如今需要良將衛國,可勇士不是良將……」
秉政瞟了眼趙清毓,他怎麼感覺有被內涵到。
「武官能力參差不齊,與文官差距頗大,諸卿,可知何故?」
答案都送到跟前了,若是再無人能懂,趙清毓覺得兵部可以大換血了。
「小臣有一拙見。」
坐在末端一人站起身,朝著趙清毓施了個禮。
「說說。」
「小臣以為,文武之別,在於文官自幼苦讀良書,夫子教導,幼已定志,奮發向上,方才榜上有名。武官若非像忠烈侯府有以武傳家的淵源,其他可能像帝姬所言一般,多為勇猛卻無識之人,能謂精兵,不可謂良將。」
「那卿以為,如何改之?」
「良師在側,教之,育之。」
「以何為師?」
以何為師?庫部郎中鍾申聲音不由噎在喉嚨。
師,必然為大能者。文韜武略,缺一不可。
如今能稱得上文韜武略的,都鎮守在邊境。防線之上,沒有誰能輕舉妄動。
可若無大能者教之,與民間武館又有何異?
趙清毓見鍾申答不上來,梗著脖子紅著臉站在席位末端。
「卿覺得,竇老將軍如何?」
作者有話要說:
兵部尚書是我私設,哈哈哈哈
第29章
「竇老將軍久經沙場,閱歷豐富。若能為師,定能為大恆培養精英。」鍾申說道。
「那卿以為,這師立於何地?這生何處而招?」
「這……」鍾申心有遲疑,猶豫一息後道,「可仿私塾教學。」
趙清毓搖了搖頭,「文人科考,千年積累,人之所向。可武學不同,世人眼中,武人粗魯野蠻,屈於文人之下。並不為世人所逐,如此生源何來,便初有立志為師之人,經久下去,終不能成。」
校場之上,趙清毓腦海里初有武將培養的方案。
在京都設立匯武堂,從大恆境內,招攬四面八方的有天賦之人,加之培養。可剛剛考慮一番,她起初構想有太多不可操作性。
就如同她自己所說的一般,百姓願意舉一家之力培養一個學子,不過是寄希望有朝一日高中,從此改變門庭。
所謂是一人得道,雞犬昇天。
而致力於武學,在百姓眼中,可能與玩物喪志別無二樣,如此。他們如何願意不遠千里,赴京學習。
所以指望設立匯武堂,培養良將不可行。
仿私塾教學,亦不可行,理由與匯武堂不盡相同。
如此,便要想法子,讓老百姓願意像培養文人一般,培養武人。
「秉大人,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等事宜,故此,這武學子培養的事本帝姬交由你們兵部決策,三日後,希望兵部能給我一個完美答案。」趙清毓說道,「還有武舉一事,你詔令下去,謀略一關安排代執筆者,為不識字得武舉子執筆。」
「是。」
趙清毓給兵部留下一堆爛攤子,又風風火火的往竇府策馬而去。
武人培養,說到底,不過錢財問題。
若是隻要學武,便能每月領取月銀,自然能吸引大批適齡學子。只是,王朝不是聚寶盆,而一味地投錢,只會讓稚子學武一事,成為無底洞,千萬兩錢財都填不滿。
趙清毓心裡有些模糊的想法,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