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這些日記都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
曾經,同漠河接壤的那個國家,還叫做蘇聯。那時候,中國和蘇聯還保持著甜蜜友好的關係,抗美援朝時期,蘇聯以半價向中國提供武器,之後,亦派來一些蘇聯專家來中國進行技術指導和幫助……
後來選擇道路不同,亦分道揚鑣。
蘇聯撕毀簽訂的契約,不再提供援助,撤回所有在華專家。
而在那之後的五年,中國努力提前還清所有蘇聯的外債。
兩國人民也再無往來。
楊嘉北承認自己心思不夠細膩,不過宋茉有感興趣的事情是好的,他能察覺到她情緒的麻木和遲鈍,鈍到那些放空時候的眼神都能變成割肉的利刃。
宋茉轉身,問楊嘉北:「你去過太陽島嗎?」
「嗯,」楊嘉北說,「不過不太好玩,和其他地方的公園景區沒什麼區別。」
宋茉說:「日記裡寫,那裡有很多很多的白樺林。」
楊嘉北說:「那是以前,後來砍了不少樹——你餓不餓?想吃點啥?」
宋茉搖頭,她還不餓,就是有點渴。還沒張口,楊嘉北擰開了一瓶礦泉水,遞給她。
宋茉慢慢地喝:「我看到日記裡寫,那邊有大片白樺林,有很多鳥,還有松花江水……」
「都是以前,」楊嘉北坐下,他望著宋茉背影,「後來變了。」
不用問原因,宋茉知道為什麼後來變了。
她不知太陽島的白樺林面積銳減,但她聽爺爺提到過松花江的日日消瘦,枯水期越來越長,就算是雨季,松花江也可能會裸露沙洲。
這可是曾經人人都喝過的松花江。
就像大興安嶺的雪越來越薄。
就像曾經被大肆砍伐的山林。
就像源源不斷,從東北運走的石油、黑土、鋼鐵。
以前的東北供應著幾乎佔據全國三分之一的鋼鐵,五分之二的石油。最先發展重工業的也是東北,又還將自己一些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拆分、輸送給南方,幫助它們建起自己的工廠。
比如東風汽車,比如攀枝花鋼鐵基地。
石油、煤炭、木材、糧食、機械……都調配、低價輸送到其他地區。
哈爾濱工業大學,將航空系送給清華,將火箭飛彈送給西北工業大學。
工業發展總要有一定代價,森林,水源,空氣。黑土地從不言語,它任人索取,哺育幼弟,傷口瘡疤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它從不言語。
共和長子,總要多負擔一些責任,來照顧下面同樣孱弱的弟弟妹妹們。
後來它老了,沒有力氣了,血管裡的石油不再蓬勃,筋骨的鋼鐵水泥漸漸廢棄,肌肉的黑土地被人一塊塊偷出去賣,越來越薄,越來越薄……
它老了。
留不住那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子女了。
夜晚的小燒烤攤上,一個老鄉剝了毛豆,彈掉褲筒蹦上的花生殼,習以為常地告訴宋茉,他找工作被拒了。
因為老闆不要東北人。
宋茉捂著胳膊,那衣袖下舊傷疊新痕,夏天也要穿長袖。
楊嘉北說:「以前急著發展,沒怎麼保護好自然條件。」
宋茉點頭:「我知道,我學過。」
課本上會講,因為早起法制不健全,因為對自然重視度不夠,因為一些部門片面而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這些都是課本上的東西。
還有課本之外的。
宋茉坐在沙發上,握著那瓶礦泉水,認真開口:「我有沒有講過,我在北京幹過一段時間炸雞店的兼職?」
楊嘉北搖頭:「沒有。」
「我那時候不是跟我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