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授銜評級(第4/4 頁)
,一個是趙光義老婆哥哥李繼隆的小兒子,妥妥的皇親國戚。
沒辦法。
封建帝國時期,就得考慮這些,總歸有各方面的顧慮。
如此目前上將評選就暫時定下張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而中將方面人就多了。
有葛懷敏、任福、劉平、趙振、高繼宣、石元孫、許懷德、王凱、範恪等大批高階將領。
宋夏戰爭、宋遼戰爭,之後又有滅越朝戰爭,滅西夏戰爭,湧現出大批功勳武將。
除了景泰、劉滬、王信等少數病逝的以外,大部分參與這些戰事的路總管、副總管級別的高階將領。
基本上這些人只要沒有犯錯誤,都能評上中將,總人數達到了30多。
少將就更多了,有一百餘眾。
包括張玉、折繼閔、種世衡、周美、王仲寶、李士斌、賈逵、王珪、郭遵、張岊、楊文廣等等,大多數都是原本軍中的中上級將官。
如次於路總管、副總管之下的各路州部署、副部署、鈐轄、監押之類。
除非毫無戰功,否則都能成為少將。
其中也不乏有大頭兵或者底層軍官一路殺到少將的猛士。
比如張玉就是跟著狄青一起當的御龍直小兵,當時狄青是班長,他是狄青手底下的大頭兵。
還有折繼閔、周美、楊廣文也都只是下層軍官出身,硬是靠著軍功成為少將。
像狄青從大頭兵殺到上將的畢竟只是少數,整個仁宗朝也就出了這麼位狄青,其餘底層士兵和軍官能幹到少將就已經很逆天了。
所以整個評級過程,基本上就圍繞著資歷,評級前的官職級別,以及在歷次戰鬥當中立下的戰功展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兵部與樞密院除了降級太狠了,把原本應該評為上將的評成少將,中將成上校,少將成中校以外,其餘倒沒什麼太大問題。
“那就先這樣,反正離授銜還有半年時間,可以再商榷商榷,看看哪些人資格夠,哪些人有問題。”
趙駿合上了名錄,然後說道:“今年上半年的資料統計做得怎麼樣了?”
“今天統計部就交上來了,之前一直在說軍銜的事情,暫時還沒有看,只是粗略看了一下,還不錯。”
晏殊指了指他桌案上一疊厚厚的公文道:“各項資料飛速增長,效果喜人啊。”
“哈哈哈哈。”
趙駿笑了起來:“我看看。”
說著讓制敕司吏員把公文抱過來放在他的桌案上。:dingdiang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