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老太太從沉醉中被突然激醒。她睜開了眼睛,穩定一下情緒,才意識到自己失態。顧盼一下週圍,恐怕別人見笑,則是繃緊臉色,掩羞地捅了春花一下、吟聲低語地吩咐;「快給人家賞錢呀?」
春花知道主人佯怒,便是指了琴師、不解地回問;「老太太,您是要給這位琴師賞錢哪?」
「咳,聽了曲兒、就得給人家賞錢嘛。」老太太加重語氣,又重複一遍。
這時,春花從衣襟裡掏出了幾個銅板,欲要上前給賞。老太太見狀,趕忙阻攔一下說;「唉——倒是多賞一些呀。」
隨即,春花回手又掏出了大把銅錢。然後,邁上前去,放進了盲人跟前的一個紫銅色的粗瓷大碗裡面。
轉身走開,春花笑顏捧場,樂口打趣說;「老太太,您平時到茶館裡面,都是點聽一些高雅的曲牌,對於街頭的這些小曲兒一直不感興致。可是,方才聽了這種粗俗的小調,您倒是怎麼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呢?」
老太太挑了下眉頭,釋懷地笑著說;「往常呀,我去茶館裡點聽那些高雅的曲牌,不過只是為了消愁解悶,並沒有感覺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方才聽了這位琴師奏出的幾段小調,就宛如天籟之音,意境優美,沁人肺腑。這大概就是:境由心生吧。」
春花的臉上,隱含著一絲無奈,喏喏地回應;「嗷,我懂了,只要老太太心情好,就什麼曲兒都好聽了。」
「那是啊,這還用說——就說家裡現在的夫人,知書達禮,詞調高雅,她是哪一樣都好,就是沒有給鄭家生出孩子。」這位鄭老太頭腦守舊,思維觀念早就已經被傳宗接代的意識所左右。為了延續家族香火,她時常憂心忡忡,並因此滿腹怨言,將責任全部地加罪在兒媳身上。此時,心裡感覺有了指望,她神色凝重,一字一板地接著說;「這一回,我是拿定了主意,必須叫兒子按照設壇抓鬮的方式操辦婚事,不管抓來什麼樣的「粗瓷」媳婦,只要能夠為鄭家懷孕生子,繁育後代,我就心滿意足。」
春花了解老人的脾氣。只能陪著笑臉,順情說話;「老太太的心思,我當然理解。現在,您是不論媳婦貴賤,只要娶回來的媳婦,能夠讓老太太早日抱上孫子。就是;吉星高照,萬事大吉。」
鄭老太眼臉一揚,滿腹愜意,拖了長長的鼻音兒說;「這話——你可算是說對嘍。」
返家的途中,鄭老太穩穩悠悠地坐在馬車上。聽見「呱噠呱噠」馬蹄聲,亦是宛若韻律在心的一支妙音曲兒,她的臉上一直滿載了笑意。
(2)
鄭家的新宅大院,座落在古鎮城區南端。大院宅門前面,正臨著街路的一條道口,紫褐色的桐漆大門,門扇上鑲飾兩個圓圓閃亮的紫銅門環,四周是一色的青磚圍牆。
大宅院落呈長方形,房屋都是青磚青瓦。坐北朝南,有五間上房,東西兩側各有七間廂房。門框和窗稜是褐紅顏色,上面裝飾著一幅幅的雕花圖案。院子前邊有個門房,廂房兩側都有相應的衛房和套院。房前屋後,花草樹木綽落有致,一株株綠染花開,為清淨的庭院裡增添了幾分生機和色彩。
上房五間,中間和左邊是家中的堂房和客廳。右邊的兩間屋子,是鄭老太的居住寢室。
鄭太太年過六旬,一生吃齋唸佛,行善積德的事情做過不少。鄭家從鄉間老宅剛剛搬進城裡不久,她就出資為街坊鄰居挖掘了一口吃水大井。並且,採用一整塊的大理石,雕鑿成為當地獨一無二的雙眼井口。因此,地處方圓周圍,就有了「雙眼井」的地段稱呼。然而,老人頭腦固執,因循守舊,就連屋子裡的陳設和佈置、也給人一種凝滯沉重的感覺。
屋內的迎面牆上,掛著一幅水彩艷麗的大型《百子戲春》圖畫。畫面上陽光明媚,春氣盎然,一群天真活潑的孩童在盡興地玩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