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蝗災初現(第2/2 頁)
?我國疆域遼闊,偶發個水患旱災的本就是常事,怎麼能全都怪在陛下身上?”
“正是這個道理啊,可偏偏朝中附議此等言論的還不少,大多是些上了年紀的老臣,仗著幾朝元老的身份倚老賣老,還有讓陛下寫罪己詔的!”
顧雲霽回想了一下對景豐帝李錚的印象,覺得他雖然看著年輕,但心中自有主意,不太像是個受人擺佈的帝王,怕是不會任由那些老臣蹬鼻子上臉。
想到這,他問道:“說起來,讓陛下寫罪己詔的是一些老臣,阻著陛下巡河不讓他下江南的也是一些老臣,當初先帝無子而崩,推舉陛下即位的同樣是些頗有威望的老大臣,他們該不會是同一批人吧?”
“你猜對了!”蘇旗衝他豎起一個大拇指,“朝中來來去去就那麼些人,他們把陛下一手捧上帝位,自然希望陛下聽他們的。誰知道陛下性子剛強,生來就不願被人掣肘,登基不久就重用潘時良,大改治河方略,直接撤掉了一批原有的尸位素餐的河務大臣。”
“河道可是肥缺,每年多少白花花的銀子往裡投啊?這些官員彼此間交往密切,上面給下面行方便,下面給上面獻孝敬,秩序井然,互惠互利,早就在暗中有一套欺上瞞下的辦法,換了旁人輕易插不進去手。”
“沒了河道的關係,他們就少了一個撈錢的大口子,自然不願意了。這些人每天眼睛緊盯著陛下,就盼著他出個什麼錯,好趁此打壓親皇派的大臣,從而讓自己的人上位。”
顧雲霽和程炎從前都是滿心滿眼的埋在書本里,在這方面的見識,自然是比不上從小浸染在京城的蘇旗,兩人頭一次曉得朝中關係複雜如此,一時聽得有些入神了。
蘇旗說得口乾舌燥,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後,又清了清嗓子繼續道:“他們想的是挺好,但陛下是誰啊?少年賢王,青年英主!那些讓他下罪己詔的一概不理,只揪著那個上書的欽天監官員使勁兒查。”
“這一查才發現,原來是災區幾個從河道上轉過來的地方官,貪墨了本該投在撲殺蝗蟲幼蟲上的銀子,這才惹得蝗災一發不可收拾。災情蔓延以後,那幾個官員怕被治罪,就勾結了欽天監,率先把此事責任往陛下身上推。”
顧雲霽嗤笑一聲:“出了事不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偏往陛下身上推,他們可真是別出心裁。”
程炎道:“這幾個貪官是從河道上轉過來的,那豈不是說明,他們曾經在河務上已經貪了不少的錢?這下正好有把柄,就該趁此機會,將上下串通的人一網打盡才是!”
蘇旗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道:“這你可就猜錯了,陛下只把涉事的幾個貪官和欽天監的人處置了,然後事情就此打住,其他有包庇之嫌的人一點兒都沒牽扯。不過之後調糧等一干救災事務,就進行得很順利了。”
後面的蘇旗雖然沒明說,但顧雲霽也聽懂了。
景豐帝若是真的趁此機會一併處置那些老臣,能不能把他們的勢力連根拔起先不說,怕是會波及大半個朝堂,如果遇見什麼事,皇帝手中連可用之人都沒有了。
這些在官場中浮沉半生的大臣們雖然貪,會和皇帝對著幹,但同時也是做實事的人,兩者並不衝突。貿然清退他們,不僅可能使喚不動底層的官吏,還可能使朝堂變成一個空殼子,得不償失。
倒不如先剪其羽翼,給他們一個警告,先把這次的蝗災平安渡過,今後再徐徐圖之。
想到這,顧雲霽不禁感慨:看來,大夏朝當今的皇帝李錚,不僅聰明年輕,還是個心思深沉有手段的人,以後若是進了官場,和他打交道的時候得處處小心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