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5 頁)
題。
我們那個時候,就是看看自己會什麼,人家缺什麼,就做什麼。
當時你大伯家的鞋廠,想要進口一臺製鞋裝置,那個時候,進口鞋機的工廠不多。
結果人家嫌你大伯的鞋廠小,進口的數量少,完全一副高高在上,愛買不買的樣子。
我那個時候就去看了別的鞋廠已經進口的鞋機,感覺也並非是沒有可能自己做的,就和你媽決定自己做鞋機試試看。
最開始創業的那個時候,我就想,以後要把自己的機器賣到那些眼高於頂目中無人的地方去。
如果這個可以算作理想的話,那我的創業理想就是已經實現了的。
你到墨爾本唸書之後,顏路機械在義大利設了歐洲的銷售分公司。”顏達邦非常認真地回答了顏灩關於理想的提問。
“大伯家鞋廠做鞋子,主要是都是在做oem的訂單,然後,我們家賣機械給鞋廠,就更是處於產業鏈的下游。(注1)
前段時間我和堂哥聊天,發現我們兩個都有想要到產業鏈的上游去看看的想法。”顏灩準備把話題拉回她畢業之後想要幹什麼這個問題上。
“你堂哥初中就到美國唸書,唸到沃頓商學院mba畢業了都沒有回來。
他還會和你聊家裡鞋廠的事情?
他不是根本就沒有打算回來家裡幫忙嗎?”顏達邦對自己的侄子有點不太感冒。
顏達邦很少和自己在美國的侄子聯絡,一年到頭,最多也就過年的時候見幾次。
“他必須要回來啊,大伯又沒有你們這麼好說話。
大伯威脅說,不回來就脫離父子關係呢~
他要是不回來,大伯母肯定拽也把他拽回來。
不過,堂哥他也不是不喜歡鞋廠,他是和大伯有分歧。
堂哥一直都覺得,大伯的公司連odm的訂單都不應該接,安安心心做品牌就好。(注2)
結果大伯不但接odm的單子,連oem這種量大利薄的生意都接。
堂哥他很反對,他想做品牌。”顏灩幫堂哥解釋。
“鞋子的品牌嗎?
你大伯家的鞋子也不是全部都是貼牌生產的,本來就是有品牌的啊,早年也開過幾家店,只是沒什麼名氣。
搞個品牌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容易,要想創立個稍微有點知名度的品牌,首先在廣告投入上就是個天文數字。
真金白銀地投到廣告裡面去,結果又還是不可期的。
除了廣告投入,還要找代理、找店面,還得有人做渠道。
一雙鞋就算能賣個幾百塊,到手的利潤也沒有多少。
以前有很多的廠子,為了做品牌,還非得在各地最繁華的步行街搞個什麼旗艦店。
收入根本就趕不上店租,基本上都是在虧本賺吆喝。
還不如oem來的簡單實惠,利潤雖然比較薄,但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也很少。”顏達邦並不覺得做品牌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誰不知道有了品牌就是有了無形資產。
有了品牌的附加價值,產品的售價就不再決定於成本。
可品牌也不是誰想做就能做,能做就能成的。
…………………………
注1: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裝置製造商,代工的一種。品牌,設計,渠道全部掌握在委託方的一種生產模式。
oem生產出來的商品會被低價買斷然後直接貼上委託方的商標。
除了生產過程,其他的部分都和代工廠沒有關係。時下最著名的oem產品應該是蘋果手機。
(注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