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年最大工程專案(第1/5 頁)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作為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較近的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覆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長400公里,寬50公里,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佔61%,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曾是京津冀地區三大沙塵暴源地之一。
過去,每當秋冬季節,京津冀一帶便會風沙滿天,地面很快就能積累上一層一毫米厚的細沙。但現如今,隨著北京天空變得越來越藍,沙塵暴的天數大大減少,其中除了三北防護林專案的貢獻外,還得益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降水增加和等降水量線的北移帶來的植被自然恢復。
李星火在庫布齊的這個專案被稱為“引黃入沙”工程,意在利用黃河水解決沙漠化問題。黃河水流在內蒙古地區呈現“幾”字形走勢,而庫布其沙漠正處於這樣的一個地理位置,尤其在汛期,這裡經常發生洪水。當地便可利用這個自然現象,透過人工方式促進生態環境的恢復。凌汛其實就是一種黃河特有的冬季洪水,北方的河套平原先於上游的南方降溫結冰,黃河水因為下游結冰堵塞河道,等於臨時抬高了河床,被迫漲水漫出河堤,造成上游特有的冬季洪災。而黃河下游也因為中游的河套地區結冰,河南等地卻會陷入上游被冰封無水的斷流。這就是一種特殊的河流走向導致的自然現象。
這個工程的實施方式是在黃河主流周圍挖建水渠,這些渠道平時乾涸,但一到汛期黃河水位上漲,洪水便會透過這些人工渠道流入沙漠。冬季的洪水順著總渠和乾渠流入整個沙漠,再透過分支的溝渠流入每個村子,這樣,沙漠中形成了許多水塘和蓄水池,為當地的牧民提供了給牲畜飲水的水源和農業灌溉水源,極大的提高了地下水位,同時增加當地的水域面積和製造大量的小微型人工溼地。
有人工智慧和遙感衛星的幫助,李星火很快就搞定了圖紙和佈局。
一期工程從1990年10月開工,總長度達185公里,投資總額為4億元人民幣。施工期間,工作人員克服了沙漠地形及惡劣氣候的困難,運用高新技術和裝置,確保了工程順利推進。透過6周的不懈努力,一期工程於12月凌汛發作前竣工並通水。
一期工程通水後,荒漠化的土地得到了顯著改善。在庫布其沙漠的沙塘溼地周圍就能生長起了梭梭樹、胡楊、紅柳以及極為重要的沙棘樹,這些植物不僅有效防風固沙,未來成材後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經濟收入來源。特別是沙棘果,曬乾後每斤售價能達到30元以上,李星火和當地供銷社和村集體簽訂了包銷的合同給自己的飲料集團提供貨源。這些合同吸引了許多因沙漠化而外出務工的居民返回家鄉種植沙漠特色作物。
二期工程則在明年91年啟動,全長399公里,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在建設過程中,施工團隊引入了更多新技術和裝置,提高了工程品質和效率,最終於會在91年夏天完成並通水。這是一個超大型生態工程,李星火拿到大量的土地經營權之後專門用來栽培灌溉自己的耐寒耐旱水稻和高品質的農作物。這裡將在未來成為共富集團最大的生物質提供場所,富含營養的黃河水不斷的給整個農業基地提供水和肥料,有了乾旱的高日照環境,還能保障充足的水源,那麼高產出的各種溫帶經濟作物就能全面種植,蘋果、棗類也能種植,還能種植高產的玉米和帶動當地農戶致富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