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集結號(第1/3 頁)
當央視的畫面,轉向了鳳凰航空製造公司的負責人時,場面開始有些混亂。
電視的畫面一片模糊,片刻後就暗下來了,但還是有一個很突兀,很驚慌的聲音傳了出來。
“我之前不是跟你們說了嗎?”
“我不接受任何採訪。”
“請你們不要拍我,我沒資格上鏡頭。”
有一個稍顯深沉的男子聲音,從電視裡面傳出來。
“請問為什麼?您不是“運十”的總設計師嗎?”
一個清脆的女音,有些急切的發問道。
“運十已經死了,早在十年前就死了。”
“我現在代表的是鳳凰航空製造。”
深沉的男子聲音,話語中帶有一些嗚咽。
“可是……”
““運十”不就是你們公司的最新一代客機嗎?”
這麼勁爆的新聞,記者當然不能錯過,否則就天打雷劈了。
“我們這裡已經沒有“運十”了,只有鳳凰一號,二號,三號。”
電視機前面的周洪宇,嘴巴張得大大的。
這麼重要的訊息,他都沒有收到一丁點訊息。
這明顯就是先斬後奏啊!
“運十已經被某些人,用卑劣無恥的手段斬殺了,以後永遠都不會存在這個世界上。”
還是那個低沉的聲音,聲音中帶有些不甘,有些憤恨。
“而某些人還在逍遙自在,我不甘心,我們都不甘心。”
話語中,顯得有些落寞,又有些淒涼。
他被周洪宇委以重任,心中的感激之情自然無法言喻。
臨走之前,他就問,可否在電視上任性一次?
周洪宇聽聞,隨意的笑了笑,點頭同意。
但最後,他還是放棄了。
他不想牽連到周洪宇和整個公司團隊。
令他沒想到的是,雖然影像沒有了,但錄音還在繼續。
訴說還在繼續,故事也在繼續,錄音依然沒有關閉。
電視機旁邊的觀眾,也沒有放棄走人,反而越聚越多。
“那時候,我國己經有了原子彈、氫彈,但遠端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當時還沒有,戰略武器的遠端投送能力還很差。”
“而研製大型客機、大型運輸機正是實現遠端轟炸機遠端投送的關鍵環節。”
……
“這樣的背景下,偉人比我們誰都清楚,所以經過共同決策,在上海造大飛機。”
……
“1973年,當有人提出買英國的vc-o重大型客機專利進行試製時,周總理在1974年2月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種已夠多了”,從而保證了自行研製運十不受干擾。”
……
“除了我們現有的團隊,又從全國各地各部門調集的500多名技術人員。”
“我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革命加拼命的創業精神,協作攻關,歷盡艱難,我們終於於一九七八年完成了飛機設計。”
……
“一九八零年九月二十六日,運十客機首飛成功,從立項到首飛用了還不到10年的時間。”
“這在當時,絕對算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要知道我們那時候都是用”
……
……
“運十飛機是第一架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
“它的效能和技術水平大體相當於當時美國已研製成功的波音707。”
“我們國家是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掌握了製造100噸級噴氣式飛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