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3 頁)
從時間點來看,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冉有上朝是討論關於齊國的田常殺害國君的事情。孔子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還專門找魯定公和三桓,請求他們出兵討伐田常。所以,這個時候是在孔子與冉有和好之後的事情,因此這段話放在這一篇的最後。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話也是孔子說的。所以,孔子還要解釋為什麼自己要了解政事。
事實上,孔子晚年儘管沒有當官,還處處以居官身份自居。唉,心結啊。
【現實解說】位卑未敢忘憂國,何況致仕的官員呢?
【附】冉有與孔子
在孔子所有學生中,冉有是做官最成功的人。所以,對於冉有的能力,孔子最為看好。遺憾的是,冉有不是為國君效力,而是為季孫家族,這導致了能力越強,離老師的期望越遠,這也是師徒二人之間屢生矛盾的根本點。
冉有對孔子的幫助非常大,孔子能夠回國以及得到季孫家的資助,都是冉有的功勞。作為官場上如魚得水的人,冉有很大氣也很體貼,可惜的是,孔老師是個愛面子的人,有的時候對冉有的體貼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
《禮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衛國人伯高是孔子的朋友,伯高死後,他的家人去向孔子報喪。
&ldo;我該去哪裡哭他呢?&rdo;孔子有點犯難,他很講究這類問題。&ldo;本家兄弟死了,我到宗廟去哭他;父親的朋友死了,我到廟門外去哭他;老師死了,我在內寢裡哭他;朋友死了,我在寢門外哭他;一般認識的人死了,我到野外去哭他。以我跟伯高的關係,在野外哭他就顯得太疏遠,在內寢哭他又顯得太重。怎麼辦呢?我是透過子貢認識他的,我就到子貢家去哭他吧。&rdo;
整來整去,老頭把事情整到了子貢家裡。
哭完之後,孔子派子張到伯高家去弔唁,結果在路上遇上了冉有。
&ldo;老弟,別去了,我前兩天恰好在衛國,於是準備了一束帛、四匹馬,以老師的名義去弔唁過了。&rdo;冉有讓子張回去,他已經主動幫老師弔唁過了,並且禮送得很重,很有面子。有這樣的部下,多省心啊。
這件事情,孔子應該很高興甚至很感動吧?應該會表揚冉有吧?
&ldo;嘿,冉有這件事情辦得不地道啊,這樣做不是讓我失禮於伯高嗎?&rdo;孔子不僅不高興,反而責怪冉有貓捉耗子多管閒事。
說是這麼說,老頭心裡恐怕也不至於不明白。
第五部分 週遊
從魯國不辭而別之後,孔子滿懷期望去了衛國,以為在衛國可以找到自己發揮才能的機會。遺憾的是,衛靈公對他很客氣,但是對他以及他的學說沒什麼興趣,而只對女人感興趣。不過話說回來,衛國處於晉國和齊國兩個大國之間,小心翼翼過日子,也無可厚非。得不到機會的孔子在失望之餘南下陳國,卻在途經宋國的時候幾乎遇難,於是不得不再回到衛國。之後孔子還決定去一趟晉國,結果在黃河岸邊退縮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孔子硬著頭皮回到了魯國,因為當初是不辭而別,所以很擔心受到處罰。儘管三桓並沒有來找他的麻煩,孔子在魯國過得很鬱悶,實在沒臉也沒有膽量再去見國君和三桓。一年之後,孔子終於決定再去衛國,他以為老朋友蘧伯玉在衛國受到重用,自己可以沾點光。遺憾的是,第三次來到衛國的孔子依然看不到機會,衛靈公還是不欣賞他。百般無奈之下,孔子再次南下,開始了周遊列國之旅。孔子到了宋國、鄭國、陳國、蔡國和楚國的葉,結果是處處碰壁,如同喪家之犬。
四年之後,孔子又一次回到了衛國。在衛國,孔子只能重操舊業,在蘧伯玉的幫助之下開校授徒,對於政治前途不再抱希望。這期間,定下心來的孔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