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四海無閒田,農夫不餓死(第1/3 頁)
關中釋出的隱戶,達到七萬之多。
相關世族每家都補交了十年的稅賦,周邊糧倉填充得滿滿的。
張禎看完統計上來的數額,對於減免人頭稅更多了幾分信心。
同時傳信程昱,不要再築京觀。
以前築的也儘早拆除。
天氣漸漸熱起來了,為防滋生病菌,還是早點焚化為好。
留存這麼久,該看見的人,不會看不見。
之後就一心撲在了春耕上。
今年,皇莊和關中地區、遼東黑土地種植的稻穀是北海四號,麥子是琅琊二號和扶風二號,等明年有了足夠的種子,就能全國推廣。
其餘地區種植的稻穀是北海三號,麥種是琅琊一號、扶風一號。
而實驗區裡,正在培育北海五號,以及新的稻種江夏一號。
江夏一號的母本,是劉備從江夏找來的野稻秧苗,十分茁壯。
劉備自從知道高產稻種是以野稻培育,就愛上了尋找野稻。
甚至當做政績去抓。
張禎大力贊成,但也告訴他,尋找野稻重要,督促春耕也很重要,不可顧此失彼。
劉備讓她放心。
麥種方面,正在培育樂安一號、汝南一號、廣平一號。
去年泛先發現,這三地的麥子畝產遠遠超過其它地方,便選出其中最為優良的,在實驗區著重培育。
工作比以前繁雜,他卻並不覺得勞累。
因為可以使喚的人增多了。
除了張五郎、衛成等課農司最初的成員,還有太學裡有意農學的十五名太學生,十男五女。
都對他極為崇敬,並未因他出身農家而有所輕視。
每天沐浴在太學生們崇拜敬仰的目光中,泛先腳步都輕了,感覺自己還能再幹五六十年。
張五郎、衛成也差不多,被他們看得飄飄然。
農學不同別的,實踐重於理論。
因而身為老師的張五郎,帶著他們常駐皇莊,偶爾才回長安。
這些太學生也吃得苦,沒人打退堂鼓。
五名女生剛來的時候,是白嫩纖弱的嬌小姐,從小十指不沾陽春水,行動就有人伺候。
一段時間過去,臉曬黑了,手也粗糙了。
身體卻更為健康,能吃能睡,能跑能跳。
一些小毛病也消失不見,比看華神醫還有效。
張禎問她們,為何選擇農學?
有三個說,想盡綿薄之力,種出更多的糧食,讓百姓都能吃飽。
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顯得有點假,但看著她們的眼睛,張禎相信此言發自肺腑。
少年無畏,少年赤誠。
第四個看著有些呆萌,說沒想那麼多,單純覺得種植這件事情很有趣。
而她也是學得最快,最有天賦的。
交給她照顧的那一片稻穀,肉眼可見長勢最好,病蟲害最少,連泛先都嘖嘖稱奇。
張禎心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先天種植聖體,或者覺醒了木靈根?那可真是撿到寶了。
囑咐泛先、張五郎重點培養。
第五個很坦率,說自己想要高官厚祿,但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另闢蹊徑。
從她的目光中,張禎看到了野心。
但並不覺得這是錯。
男子能有野心,女郎為何不能有?
何況,適度的野心和慾望,本就是推動時代進步的一大動力。
無慾無求的社會,也就走到頭,能昇天了。
張禎預祝她得償所願,當上大官。
那十名男生,張禎也鼓勵他們踏實勤奮,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