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鄉試結束 中秋至(第1/3 頁)
楊逸站起身來,走出號舍,在號舍前的空地上伸了伸胳膊腿,活動活動脖子,
為了防止漏題,所有學子考生不得離開考場,吃喝拉撒都得在考場範圍,直到三場考試全部結束,才能離開考場。
活動完,楊逸回到自己的號舍,拿出自己黑褐色的三層食盒,開啟第一層,開始吃一點糕點,
因為楊逸氣度不凡衣著華貴,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哥,那些負責搜身檢查的官吏,就沒有把楊逸的糕點掰開看,
那些人看人下菜碟,家境貧寒的學子就沒那麼幸運了,吃的全部掰開,
喝的自己先嚐一口,好吃好喝的就自己留下,不服的轟出考場,忍氣吞聲的就繼續進入考場考試。
………
八月十四
鄉試的最後一場考試,在緊張的氛圍中進行著。這一場僅一題策論,題目為“論富民強國之道”。
楊逸拿到題目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這兩日來,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腦海中不斷翻騰著各種想法和思路。
“富民強國,此乃千古難題。”楊逸心中暗自思忖,“究竟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富強?
是依靠農業的興盛,還是商業的繁榮?亦或是兩者兼顧?”
他想起了《管子》中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深知百姓的富足是國家穩定的基礎。
“商鞅變法,重農抑商,使秦國富強,最終一統六國。
但後世之世情已變,單純重農抑商恐非良策。”楊逸眉頭緊鎖,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他又想到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商業繁榮,文化昌盛,“
或許商業的發展能帶來更多的財富和活力,促進技術的創新和文化的交流。
但商業過度發展,又恐導致人心浮躁,道德淪喪。”楊逸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
“民富則國強,然如何富民?輕徭薄賦,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此為根本。”
楊逸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但僅僅依靠減稅還不夠,還需興修水利,改良農作之法,提高農業產量。
同時,鼓勵商業發展,規範市場秩序,使商者有利可圖,又不擾亂民生。”
八月十四這是最後一天,楊逸終於決定動筆。
他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蘸墨揮毫:“夫富民強國之道,在乎農商並興。
《史記》有云:“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農業乃民生之基,當重之。興水利以防旱澇,傳新技以增產量,使百姓糧倉充實,衣食無憂。
然商業亦不可輕忽,“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業之繁榮,
可促物資流通,增財富之源。但商須有道,不可欺詐,不可壟斷,當以法約之。”
楊逸邊寫邊思考,繼續寫道:“再者,教育為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廣設學堂,育人才,啟民智,方能使國家持續發展。
又當選賢任能,使有識之士得以施展抱負,為國家之富強出謀劃策。”
寫到此處,楊逸感到心中的包袱漸漸放下,
思路愈發順暢:“且國之強,在軍之強。“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需強兵備,練精兵,研新器,保疆土之安,護百姓之寧。”
終於,楊逸擱筆,長舒一口氣。他看著自己的答卷,
心中既有完成的釋然,又有對結果的期待。他知道,
這一篇策論,凝聚了他多年的學識和思考,只盼能得到考官的賞識,
為自己此次鄉試之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咣……一聲鑼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