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第1/2 頁)
接連數年的農牧業生產不景氣給工業生產、市場供應和外貿出口帶來了困難,並且直接減少了農業合作社和社員的收入。下表具體說明瞭這一情況:(單位:列克)
年 份合作社純收入分配給社員的總額19862716億2064億b19872470億1936億b b19882360億1838億b b19892788億2176億b到了這一階段的最後一年1989年,阿爾巴尼亞再次遇到嚴重乾旱,從能源出口國一下子變成了能源進口國,這不僅影響到其他原材料的進口,並且削減了國內能源供應,甚至關閉了一些工廠。這一年,工農業生產普遍下降,主要工業部門沒有完成計劃,農業生產只完成計劃的一半;許多日用消費品和食品,如紡織品、針織品、廚房用具、玻璃、皮鞋、乳酪、黃油和澱粉等生產下滑,嚴重影響了市場供應,以至迫使當局不得不增加油脂、大米、食糖等食品的進口。據阿
60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爾巴尼亞經濟部統計局191年公佈的數字,阿爾巴尼亞近幾年進口食品和其他農畜產品的情況見下表:項 目單 位198719881989小麥萬噸-424363b b玉米萬噸-024294b b大米萬噸089113139b食糖萬噸237442414b油脂萬噸139246248b b b肉萬噸014031028b棉花萬噸470973978776420
b從上表可以看出,阿爾巴尼亞那幾年的食品進口明顯地呈上升趨勢,而引人注目的是,70年代曾一度自稱為&ldo;糧食自給國&rdo;的阿爾巴尼亞從1988年起又重新成了糧食進口國。
據悉,1988年進口食品從1987年的143億列克猛增到262b b億列克,1989年又增至274億列克;1988年,僅此一項外b匯支出就超過原計劃幾百萬美元,顯然,這給外匯資源有限的阿爾巴尼亞增加了一個不小的負擔。與此同時,加上出口商品短缺和質量下降,影響了國家的外匯收入。這一切危及進口計劃中新建、改建和擴建專案所需的機器裝置和原材料。
總之,阿爾巴尼亞國民經濟因生產連年滑坡而面臨重重困難的嚴峻局面。
二、克服經濟困難的對策這一階段,阿爾巴尼亞的工農業生產持續下降,市場供應嚴重短缺已成了不可迴避的事實。這迫使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阿利雅不得不去思考和尋求擺脫困境的出路。首先,他們開始改變過去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公開提出存在的困難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06
問題:1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
他們批評黨政機關長期超越自b己的職權範圍,把民選代表機構擱置一旁,而壟斷國家事務。
他們認為,一些幹部壟斷權力是一種&ldo;最危險的現象&rdo;
,它一方面使黨政機關明顯地膨脹起來,剝奪了基層的職權,助長了包辦代替的作風;另一方面,它使政權機關脫離人民群眾,削弱群眾對社會共同問題的關心,壓制群眾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所有這一切滋長了嚴重的官僚主義和自由主義作風。
2權力的過分集中。
阿利雅認為,&ldo;過分的集中給我們造b成了損害,群眾積極性遭到壓制,許多內部潛力得不到利用,助長了一切等待上面的有害心理。……它助長懶惰、遲鈍和消極態度,使人們的思想僵化,束縛了人們的創造力&rdo;。
3經濟機制的弊端。阿勞動黨和阿利雅承認,阿爾巴尼b亞缺少有利的經濟機制和經濟槓桿,有的規章制度已經過時,這壓制了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因管理不善而浪費嚴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