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第2/2 頁)
事》雜誌編輯部的信中指出:&ldo;如果俄國繼續走它在1861年所開始走的道路,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極端不幸的災難&rdo;。
1182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又指出:&ldo;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訊號而雙方相互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rdo;。
2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9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6頁。
24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當時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俄國可以不必象西歐國家那樣經過資本主義而走向社會主義,但對俄國能否一定能避免資本主義前途,走一條不同於西歐的道路尚無把握。馬克思逝世後,俄國資本主義獲得迅速發展,農村公社日趨瓦解,民粹派渴望實現的非資本主義道路的計劃失敗了。1894年1月,恩格斯在《〈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中寫道:&ldo;俄國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奠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基礎。但是與此同時也就舉起了砍斷俄國農民公社根子的斧頭。……俄國就這樣以愈來愈快的速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工業國,很大一部分農民愈來愈快地無產階級化,舊的共產主義公社也愈來愈快地崩潰。&rdo;
1從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只預見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而且也預見過落後俄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可能性。
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落後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以列寧為首的布林什維克黨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的罕見時機,在二月革命後制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戰略方針,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勝利地實現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