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下在某種程度上的恢復。在這次會議上,南共代表在聯共(布)代表的授意下,對法共和意共戰後的方針進行了批評。這就開創了二戰以後在兄弟黨的國際會議上幹預別國黨的內部方針的先河。
這個時期從表面上看,南斯拉夫和蘇聯的關係密切,配合默契,親密無間。實際上雙方的矛盾日益加劇,關係日趨緊張。在東西方冷戰激化的國際背景下,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企圖把南斯拉夫像其他東歐國家那樣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這遭到了以狄託為首的南共領導的堅決抵制。雙方歷史上的積怨和戰後相互關係中的矛盾交織在一起,導致衝突加劇。
南斯拉夫方面抱怨蘇聯:在1942年由共產國際出面反對南斯拉夫成立臨時革命政府;1943年11月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後蘇聯仍長期承認倫敦的流亡政府,不承認狄託領導的南全國解放委員會;戰爭後期蘇軍追擊德軍經過南斯拉夫東北部地區,某些蘇軍官兵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未得到妥善處理;史達林和邱吉爾達成在南斯拉夫劃分勢力範圍的秘密協議;戰後在的裡雅斯特問題上蘇聯沒有全力支援南斯拉夫的要求;蘇聯時而主張時而反對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組成聯邦;蘇聯企圖透過成立合營公司和合營銀行控制南經濟等。蘇聯方面則指責南斯拉夫:準備派兵進駐阿爾巴尼亞,企圖把它併吞;在對外政策上自行其是,不與蘇聯協商;蘇聯派往南斯拉夫的軍事專家和文職專家處於敵對氣氛包圍之中;南斯拉夫國內有反蘇情緒,蘇駐南人員受到南公安機關的監視;南共內部混入了外國間諜等。
1948年初,蘇聯加緊對南斯拉夫施加壓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