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少,並不是因為你冷漠,而是...(第1/3 頁)
如果你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少,並不是因為你冷漠,而是
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有位教授的看法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一定年紀,你自然就會頓悟,身外之物並不是那麼重要。人生下半場,低耗能的狀態才是最踏實、最穩定、最舒服的。”
年輕時,總以為認真處理好與每個人的關係,和親戚常來常往,和朋友親密無間,積攢足夠多的人脈,往後的路就會好走。
歲數大了才明白,有太多錯誤的圈子,不值得的感情,其實都是身外之物。它們就像是鞋裡的一粒沙子,只會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疲憊痛苦。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懂得清理乾淨圈子,做好能量回收,該斷的斷,當舍即舍,應離則離。
五十歲以後,如果跟你斷交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多,反而說明你處於這3種狀態!
圖片
開始精簡社交,遠離消耗能量的關係
看過一段訪談,主持人楊瀾請教生物工程博士尹燁:“有人說,得了癌症的人,一半是病死的,一半是嚇死的”
尹燁深思之後解釋道:“情緒的確是可以改變基因的,冥想能改變基因表達,還可以讓你變得年輕。靠‘正念’就可以將自己變成一個藥廠,遠離渣人、遠離破事,讓自己高興起來。”
在他看來,人要多接觸美好的事物,不要總想破事,更不要一直和爛人糾纏,一切自然會隨之變好。反之,若是一直和不值得的人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只會給生活添出無限煩惱,甚至將自己拖進深淵。
不禁想起莫言曾講述的親身經歷:
莫言從年少時的遭人冷眼,到成名後的受人追捧,一路走來,看遍了人性的複雜和世態的變化。
他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不太好,常常受到同齡人的欺凌和身邊人的嘲笑。
經過多年的努力,透過自身才華的沉澱,他終於寫出了優秀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成名之後,不少曾經看不起他的人突然間像是變了臉,要麼前來找他想沾沾光,要麼想透過他的身份獲取一些利益。
如果索取不到任何好處,那些人就會心生嫉妒,隨之而來的就是無休止的肆意詆譭。
他的表弟就是在得知他的境遇後,便想以“莫言表弟”的名義發表作品,但卻一直沒有掀起什麼水花。
眼看自己的作品一次又一次沉入海底,惱羞成怒的表弟就將所有的坎坷都怪在了莫言頭上。
隨後就跑去嘲諷莫言的作品全是靠運氣獲得獎,又多次指責莫言作為親戚不幫自己。
莫言聽到這些無端的埋怨,原本想著一一回擊,但又怕糾纏過深,讓這些爛事攪亂自己的節奏。
於是他選擇避開這些是非,默默遠離,及時切斷了不必要的人際關係,遮蔽垃圾資訊,從此守住了內心的安寧,也還了生活一片清淨。
當一段交往對你的生活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理會、不爭執、不糾纏。
不被旁人的言語干擾,不為無關緊要的關係掛懷,不強求每段關係的聚散,靈魂平和,萬事皆安。
作家雪小禪說的很對:
“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三兩知己、一杯淡茶,讓生活成為自己要的樣子。”
中年以後,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能量,懂得清理乾淨圈子,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從現在開始,精簡社交圈,淨化周圍的磁場,停止無謂的消耗,日子自會越過越好。
圖片
停止費力討好,收起了無意義的大方
媒體人劉同曾講述過一段往事:
有位朋友來找他借錢,表示自己準備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