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當飛軍(6)(第1/2 頁)
李嚴反對諸葛亮北伐,那是必須的!
因為他才是劉備欽定的統管內外軍事的人,要北伐也應該是他領兵北伐。
但李嚴在蠻族叛亂的事情上表現太差,諸葛亮南征大獲全勝,註定了諸葛亮主導軍事的條件已經具備,他反對也是沒有用的。
但李嚴不會這麼快鬆口,皇帝劉禪也不會很快就批准,他也不允許在朝廷議事只有諸葛亮一個人的聲音。
這就是李嚴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議,以諸葛亮的公正嚴明,也讓其在廷議上透過的原因,他可不想落個把持朝政的名聲。
但是,如果他親手提拔的部下馬謖,想要反對自己,那是絕對不行的。
這關係到他的名聲和能力問題,如果諸葛亮有了“御下不嚴”的名聲,他不可能順利領軍北伐。
就算是自導自演的雙簧,也只能是王連那樣的下場。
王連在建興元年(公元 223年),拜屯騎校尉,加封平陽亭侯。
在諸葛亮打算南征南中時,王連自知不久人世,就再三進諫勸阻,之後不久便病逝了。
他的爵位由兒子王山繼承,王山官至江陽太守
而且馬謖不能北伐的理由足以駁倒諸葛亮,這是絕不能允許的!
諸葛亮明白,在劉備死後,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明顯高於李嚴。
李嚴希望透過牽制丞相府主持的北伐行動,來提高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進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而且李嚴還害怕諸葛亮北伐成功,那他的威望將進一步提升,而他的中都護徹底淪為擺設。
雖然還有尚書令這個掛名職務,但要解除的這個職務,也就諸葛亮一句話的事,劉禪肯定會在丞相府擬定的聖旨上加蓋大印。
李嚴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將更加邊緣化。
當然,諸葛亮決然不會無緣無故罷免李嚴。
因此,和諸葛亮唱對手戲,才是李嚴存在的意義。
馬謖當然不會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唱對手戲,他主動找諸葛亮要求出仕,也是為了參加北伐,謀取更高的官職,讓家族有自保之力。
尤其是馬良死後的那種人走茶涼,逼得他不得不投奔諸葛亮,要想獲取功勳升官發財,也唯有跟隨諸葛亮北伐一途。
聽了諸葛亮的問話,馬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我這是和丞相一起推演戰爭可能的結局,並不是反對丞相北伐,我現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為丞相的北伐做準備啊!”
諸葛亮聽了馬謖的回答,有些驚奇,不由得問道:
“幼常,你的軍事謀略,不在龐士元之下,明知道跟隨我北伐,註定無功而返,還要堅定支援我北伐,是何道理?”
馬謖先給諸葛亮潑了一盆冷水,後面是打氣,他早就有了準備,他先是呵呵一笑,說道:
“北伐也許難以成功,但擊敗魏軍幾次,奪取幾個城池,立下軍功,並不是什麼難事!”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說出了必須北伐的三點理由:
第一,北伐是實現先帝的遺願,維護蜀漢政權的正統的需要
雖然我們的實力遠不如曹魏,但畢竟是漢室正統所在,討伐逆臣賊子是職責所在,這北伐還是必須的。
也只有北伐,才能向天下表明:蜀漢才是漢室的合法繼承者,爭取更多的人心和支援。
透過北伐,能夠凝聚人心,穩定內部。
第二,以攻為守,拓展生存空間。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蜀漢地處西南一隅,地域相對狹小,人口和資源有限,與強大的曹魏相比實力懸殊。
如果長期採取守勢,處於被動挨打局面,隨著時間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