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而後再將熟了的羊肉切成骰子般大小的塊狀,放入砂鍋與雞湯同煨,湯中再加切好的新鮮筍丁、蕈丁等一道煨上個把時辰,湯濃肉香筍脆,滋味妙哉。
連二爺吃得高興了,就又將先前說了半響的事給拋去了腦後,只管招呼起了若生吃羊肉。
若生尚來不及說什麼,就已被他填鴨似的塞下去一碗肉,差點沒撐著,好半天說不上話來。
反觀連二爺,則歡暢淋漓地吃了一頓,又笑容滿面地叮囑她兩日後去段家赴舅母的春宴時,不要忘了去向外祖母外祖父請安。
若生扒拉著碗中飯粒,心不在焉地應了,回到木犀苑時臉色卻頗有些難看起來。
舅母的宴,她前世幾乎一次不落。小時不過像是走親戚,舅母回回也都使了人親自來接她出門,她也很樂意去。雖則她娘未出閣時在段家不受寵,可這門親事,促成的是連、段兩家之間的交情,她就是這份交情的見證。段家對她娘可有可無,等到她娘去了,她在段家反而成了極重要的一個。
她每回過去,外祖母也會笑著摟摟她的肩,讓人趕緊上吃的上玩的,舅母表姐們也都是送料子的送料子,送頭面的送頭面,委實親熱。
是以哪怕她明知道姑姑並不大喜歡段家人,她也照舊總往段家去。
後來她長大了些,繼母朱氏進了門,她就愈發覺得段家人親近起來。
畢竟,她身上也還流著一半的段家血脈。
可就是這樣每次她去都熱情得不像話的外祖一家,在連家出事後,落井下石,冷眼旁觀,待她如同陌路人一般。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就是如此。
連家人滿身銅臭,祖上也不光彩,可又哪裡比得上段家人那刻在骨子裡的利益至上?
她經歷過那些冷眼,而今再接到舅母下的帖子,就不免意興闌珊起來。
但她既答應了她爹去,那便去吧,權當再去看兩眼母親生前住過的地方也好。
於是過得兩日,若生就收拾一番領著綠蕉出門了。
連二爺一路將她送到了馬車上,左看右看嫌她穿戴得太過素淨了些,可著勁想要往她兩頰塗個大紅胭脂,說氣色好……若生唬得連頭也不敢抬,急急忙忙應著“氣色已夠好了”,一面支使車伕快些動身。
馬兒打著響鼻,抬腳跑出老遠。
她這才靠在小窗格邊上,探眼朝著來時的方向遙遙看了一眼。
她爹長身而立站在那,穿一身湖藍直綴,揚著手衝她揮別,朱氏捧著披風陪在一旁,也學著她爹的模樣小心翼翼揮了揮手。
若生先是笑,後就忍不住紅了眼,趕忙收回視線不敢再看。
連家位處京都南面的平康坊,段家則在另一側的青柳衚衕,馬車若走得快,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她可不能紅著眼下車。
若生就索性閉上眼靠在繡銀紅雲紋的緞面軟枕上養起了神。
約莫三刻鐘,馬車到了永定伯段家門前。
她聽得耳畔清脆的馬蹄“噠噠”聲響頓住,遂睜開了眼。
綠蕉來扶她起身,輕聲道:“門口有人候著。”
若生蹙了蹙眉,頷首不語,略收拾了一番就下了馬車往段家門裡去。門口果然站著一行人,也不知是專程等著她的還是今日來客都候。她才往前邁開一步,就聽站在人群前頭的一人笑著喊了聲“阿九”。
若生循聲看了過去,卻覺此人十分陌生,一時竟是猜不透是誰。
她一共有三位舅母,其中一位舅舅是庶出的,非她外祖母所出,所以這來迎她的定然是另外兩位舅母才是。
可具體是哪一位呢?
僅看穿戴,似乎也看不出年紀上的細微差別。
她稍遲疑了下,上前斂衽行禮,略去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