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漢代的“考課制度”(第1/2 頁)
漢代的“考課制度”是漢代官制中一項重要的官員考核與評價體系,其目的在於監督官員的政績,確保國家政令的有效執行,並據此對官員進行獎懲。以下是對漢代考課制度的詳細歸納:
一、考課制度的概述
定義:考課制度是指國家依照所頒佈的法令和行政規則,在一定的年限內,對各級官吏進行考核,並依其不同表現,區別不同等級,予以升降賞罰的制度。
目的:透過考課,政府可以瞭解官吏的政績,中央可以掌握地方情況,郡可以掌握縣的情況,從而實現對官員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二、考課的物件與層級
中央政府官員:皇帝親自考核丞相、三公,或在皇帝不親政事時,由尚書代皇帝行使考核權,並交皇帝核准。
地方郡國長官:通常由丞相、御史三府透過上計形式進行考核。
縣級官員:由郡國守相進行考課,常採用“秋冬集課”的方式,一般利用大會都試的機會進行。
各級官府的非主管官員:由各部門主管官員負責考核。
三、考課的內容與標準
考課的內容根據官吏的職務和職事分別制定,包括戶口墾田、錢穀出入、盜賊多少、農桑發展、賦稅徵收、治安情況等多個方面。
郡一級的主要考課內容是查其是否有侵漁百姓、接受賄賂、殺賞聚斂無度等現象。
州一級的主要考課內容是“班宣舊條,務盡敦課”,“督察奸枉,分別黑白”。
中央政府各部門的主要考課內容是依其所掌的事務而制定的,並且以品行和能力作為衡量官吏是否稱職的主要標準。
四、考課的方式與程式
上計制度:地方官每年須將轄區內的戶口、賦稅、刑獄等有關施政情況彙編成簿籍即“計”,向上級呈報即“上計”,以此作為彙報政績、接受賞罰的主要依據。
巡察與監督:中央透過刺史監郡,對地方進行監察;郡國守相巡行所部縣,並透過督郵對縣一級進行巡察。
公開評議:如漢宣帝時,東海郡秋冬召開“課吏大會”,採取公開評議的形式進行考課。
民間反饋:中央也會特別注意從民間收集資訊,將“覽觀風俗”作為了解官吏治績並獎優黜劣的重要途徑。
五、考課的結果與獎懲
考課成績特別優異者稱“最”,對成績優良者分別給予褒獎、增俸、 賜金、升職、賜爵等各種獎勵。
考核成績較差者被稱為“殿”,要追究責任,給予懲罰,如申誡、鞭杖、罰金、降秩、降職、罷官、判刑等。
綜上所述,漢代的考課制度是一項嚴密而系統的官員考核與評價體系,透過對官員的全面監督和評價,確保了國家政令的有效執行和官員的廉潔奉公。同時,考課制度也促進了官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漢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漢代考課制度的主要法規可以歸納如下:
一、法規體系概述
漢代考課制度擁有一套較為完備的法規體系,這些法規旨在規範考課程式、明確考課標準、保障考課結果的公正與準確。這些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是漢代政府加強官吏管理、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法規內容
《功令》
內容概述:《功令》是漢代考課制度中的重要法規之一,它詳細規定了官吏的考核標準和程式。其中,針對不同職務的官吏,制定了相應的考課內容和標準。
具體規定:如《功令》中對秋射制度的規定,要求士吏、候長、烽燧長等軍官需定期進行射箭考核,以檢驗其武藝和統領指揮部隊的能力。具體標準為“以六為程,過六賜勞矢十五日”,即一次發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