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成功交易者行動基於事實反應,而非應然假設。(第1/5 頁)
一、交易中的理想與現實:不應基於“應該發生”的預設及基於“所發生的事”作出反應的合理性
(一)不應基於“應該發生”的預設
1. 市場的不確定性
- 金融市場如股票、期貨等,複雜且充滿變數。以股票市場為例,企業基本面看似良好,如高盈利、低負債且競爭力強,按常理股價“應該”持續上漲。然而,2020年疫情初期,不少原本業績佳的航空公司股票卻大幅下跌。儘管疫情前它們航線拓展順利、客座率高,但疫情這一突發因素完全打亂預期。期貨市場同樣如此,拿農產品期貨來說,即便種植面積減少、前期氣候不利產量增長,理論上價格“應該”上漲,可國際政治關係、新農業技術應用或他國大量拋售庫存等情況,都可能使價格走勢與預期相悖。例如某農產品出口國低價傾銷庫存時,即便本國種植面積縮減,期貨價格也可能不升反降。
2. 主觀預期的侷限性
- 交易者主觀預期受多種因素制約,如個人經驗、市場傳聞和資訊分析不全面等。經驗豐富的股票交易者可能依據過往科技行業發展規律,認為某新興科技股“應該”在未來幾年爆發式增長,卻忽略了當前行業面臨的新監管、競爭格局或技術瓶頸等變化。市場傳聞也常誤導交易者,如某公司被傳將被收購,交易者未核實訊息就認為股價“應該”上漲而買入,若傳聞為假或收購失敗,股價就會大幅下跌。
(二)基於“所發生的事”作出反應的合理性
1. 實時資訊的價值
- 在金融交易裡,實時資訊意義非凡。外匯交易中,匯率波動受央行貨幣政策、國際貿易資料和地緣政治事件等多種實時因素影響。例如某國央行加息這一已發生事件,會使該國貨幣更具吸引力,資金流入,匯率上升。能及時據此調整外匯頭寸的交易者,就比那些還在基於自己認為“應該加息”而未行動的交易者更具優勢。股票市場也一樣,上市公司的實時財報資料、管理層變動或重大業務合作等都是重要資訊。若公司財報盈利遠超預期,交易者據此買入或調整倉位,就是對已發生事件的合理反應。
2. 適應市場動態
- 市場動態變化,交易策略需不斷調整。大宗商品市場中,供求關係是價格關鍵因素。如新興經濟體發展使石油需求大增這一事件發生後,交易者及時增加石油期貨多頭倉位,就能順應市場趨勢。債券市場裡,利率波動與債券價格反向變動。當宏觀經濟資料顯示通脹上升,央行加息預期增強這一事件發生後,債券交易者需減少長期債券持有量,因為利率上升會使長期債券價格下跌,這種對已發生事件的反應有助於交易者在變化的市場中盈利。
二、成功交易者的反應策略
(一)快速解讀事件的能力
1. 資訊收集與篩選
- 成功交易者需廣泛收集資訊,涵蓋官方經濟資料(如Gdp、就業、通脹資料)、行業動態、企業新聞和社會輿論等。以科技股投資為例,要收集科技研發進展、專利釋出和企業競爭態勢等資訊。但收集資訊只是第一步,還需篩選。例如股票論壇上小道訊息眾多,交易者要透過分析判斷,篩選出權威研究機構的行業分析報告、公司官方重大事項公告等有價值資訊。國際金融市場交易者還需關注不同國家地區政策資訊,像歐洲央行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結果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深遠,交易者要及時收集並篩選出利率調整幅度、量化寬鬆規模等與自己交易資產相關的關鍵資訊,以便解讀對市場的影響。
2. 深度分析事件本質
- 交易者收集篩選資訊後,要深入分析事件本質。企業併購事件中,若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併購傳統媒體企業,交易者不能只看表面,要分析網際網路企業的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