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要試圖抓住市場的每一次波動,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要(第2/6 頁)
沒有盈利模式。
- 在熊市中,恐懼情緒則如黑暗中的陰影籠罩著投資者。一旦市場出現一點風吹草動,投資者就像驚弓之鳥,紛紛拋售股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投資者的恐懼情緒導致股市暴跌,許多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投資者情緒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新聞報道、市場傳言、個人財務狀況等,這些因素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情緒難以捉摸,從而無法準確預測每一次情緒波動對市場的影響。
(二)資訊的侷限:霧裡看花的市場真相
1. 資訊不完全:企業背後的陰影
- 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制度雖然旨在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但資訊不完全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企業可能出於各種目的隱瞞或誤導投資者。一些公司為了維持股價或者獲取更多的融資,可能會粉飾財務報表。安然公司就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例子,在2001年破產之前,安然透過複雜的財務手段,將債務隱藏在關聯公司中,虛報盈利,欺騙投資者。直到真相大白,投資者才發現自己被矇在鼓裡,安然公司的股票價格從高位暴跌至幾乎為零,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 除了故意隱瞞,企業還有可能因為自身業務的複雜性而無法完全披露資訊。例如,一些跨國企業的財務報表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會計準則和稅收政策,這使得投資者很難準確把握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即使企業披露了資訊,投資者也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分析能力才能解讀這些資訊,但大多數投資者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2. 資訊滯後:追逐市場腳步的徒勞
- 在資訊傳播的過程中,時間差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往往擁有更廣泛的資訊渠道和更專業的研究團隊,他們能夠比普通散戶更早地獲取到重要資訊。例如,在企業併購重組的訊息釋出之前,機構投資者可能已經透過內部訊息或者深入的行業研究得知了相關資訊,並提前做出了投資決策。而普通投資者得到資訊時,市場可能已經對該資訊做出了反應,此時再做出投資決策往往已經為時過晚。
- 從投資者做出交易決策到交易執行之間也存在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內,市場可能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例如,當投資者看到一隻股票價格上漲並決定買入時,由於網路延遲、交易系統處理速度等原因,實際成交價格可能已經高於投資者預期的價格。而且,在交易執行後的一段時間內,市場可能會因為新的資訊釋出而發生反向波動,使得投資者的交易處於不利地位。
(三)隨機事件的衝擊:市場的意外風暴
1. 自然災害:企業的天災之難
- 自然災害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股票價格。例如,2011年日本發生的地震和海嘯,對日本的汽車、電子等製造業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豐田、本田等汽車企業的生產設施受損,零部件供應中斷,導致汽車產量大幅下降,股票價格也隨之下跌。同樣,電子企業如索尼、松下等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工廠關閉、裝置損壞、供應鏈斷裂等問題使得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股票市場對這些企業的未來預期變得悲觀,股價應聲而落。
- 這些自然災害往往是突發的,難以提前準確預測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即使企業有一定的風險管理措施,但在面對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也很難完全避免損失。而且,自然災害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重建和恢復生產,這期間股票價格也會持續受到影響。
2. 政治事件:市場的地緣政治漩渦
- 政治事件對股市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選舉結果往往會改變一個國家的政策走向,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例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