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長遠佈局(第1/2 頁)
聽到感嘆,汪修齊起身,走到李時珍跟前躬身行禮,“先生所行之事,乃造福萬世的大功德,學生不才,有朝一日如若能助先生,還請不要拒絕。”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油多不壞菜,一個小輩想要為自己出力,李時珍自然不好拒絕,他笑盈盈地扶起汪修齊,頷首說道:
“好,好,老夫等著那一天。”
汪修齊對李時珍如此推崇,除了佩服其為人和成就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後世的東方之所以在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長期落後西方,不僅是起步較晚的問題,關鍵是思維上的差距。
西方講究是“實用主義”哲學,這種一切以效果、功用為標準的思想哲學極大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歷史程序,也加速了西方世界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速度。
特別到了20世紀,‘實用主義’幾乎成了美麗國的官方哲學,人人都已以此為行動準則和判斷標準。
有用的就是好的,就是應該追求的;無用的,即使再華美,那也是垃圾,要丟棄。
汪修齊雖然並不完全贊同這種功利心極強的哲學,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
而在我天朝上國,講究的是仁義道德,主張的是人的德行與修養,對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技術,被定義為‘奇技淫巧’。
有科學思想的人不被看中,有高超技藝的匠人地位低下。
而搖頭晃腦,滿口之乎者也的“八股高手們”卻身居高位,佔據了廟堂。
都說‘學的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上層建築的主流意識形態,決定了底層民眾的思想格局。
這個時代,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唯一的目標就是考取功名,進入朝堂。
徐渭和李時珍都是這個時代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他們才華橫溢,國士無雙,可是卻被八股取士制度攔在了廟堂之外,何其可笑。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但是很多科技發明誕生於華夏,卻在西方發揚光大。比如說:火藥技術、指南針技術、火爆法採礦術等等。
究其原因,就在這裡了。
穿越到這個時代,汪修齊深知,要有所作為,核心還是要靠人、靠團隊。
而要把人聚到一起,單憑利益是不能長久的,所以必須要統一思想。
王陽明雖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提倡理論的大道至簡,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是還不夠。
至少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指導性不強。
但李時珍就不同了,他是學醫的,醫學是最嚴謹的科學之一,稍有弄虛作假,就會死人的。
歷史上的李時珍,就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成功地運用了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等方法,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
而這套體系的判斷標準就是實用,可以治病救人的就是好藥,好方子,反之就是糟粕。
而汪修齊就是想要以李時珍作為標杆,把醫學作為點,以點帶面,樹立新的思維觀念和價值觀。
當然,他現在還很弱小,但弱小並不妨礙做長遠佈局。
……
城南一處破宅。
一張陳舊的八仙桌上,擺放著些荷葉包裹的下酒菜,沈惟敬自飲自酌,等待著兩個兄弟。
片刻後,麻六風風火火地從外面進來,看到沈惟敬已經喝上了,頓時兩眼放光,“老大,給我也來點。”
沈惟敬嗯了一聲,給麻六倒了杯後,開口問道:
“怎麼樣,東西送到了嗎?”
“送到了,東西都給了王二。”麻六咂了口酒,一臉陶醉地接著又說:
“不過,沒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