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1/2 頁)
“既然是臨時比試,你們就現想現寫,這樣才能顯出你們的本事。”徐承裕揹著手在院子裡踱起步來,“本次不考詩詞,不考四書,不考時政,只考議論。不限字數,不限角度,不限時間,寫完即可。聽好了,題目是——為臣之道。”
“為臣之道?”聞言,顧雲霽和方子歸都有些意料之外。
徐承裕微微一笑:“世人皆知我鹿溪書院以科舉聞名,那我徐承裕的弟子自然也要入仕為官。官場之上,如何做事,如何與同僚交際,如何侍奉君上,都是門精深的學問。”
“我以此為題,就是想看看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心性如何。到底該怎麼做官,說法不一。或是清廉,或是剛直,或是明哲保身,沒有定論,我也只會從你們的卷子當中選出和我思想最為貼近的一份。話就說到這裡,二位,開始作答吧。”
聽完這些話,方子歸似乎已有成算,立刻下筆開始書寫。
對顧雲霽來說,這次比試最重要的不是該如何答題,而是要摸透徐承裕的心思,並朝著這個方向來作答。但他並不瞭解徐承裕,也不知道他在為臣之道這個議題上的態度。
只能賭一把了。顧雲霽暗想。
他近來越發覺得自己所在的大夏朝與前世是平行時空,現在的時間節點大概在明朝中後期。明朝中後期黨爭漸顯,文官集團成為一股龐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和皇帝進行抗衡,那麼這個時代可能也是如此。
之前聽高澄說徐承裕年輕時還扯著先帝的袖子直言進諫,那就說明他某種程度上是傾向於臣子應該有自己的堅持和底線的,並不是一味地迎合皇帝,失去了士大夫的操守。
也就是說,徐承裕認為的臣子要不懼天威,敢於糾皇帝之過,那些所謂的為人臣子要感戴君恩,忠於皇帝的言論可能並不為他所認同。
於是,顧雲霽就按照這個思路,很快地寫完了文章。
“山長,學生作答完畢。”幾乎是在顧雲霽交卷的同時,方子歸也站起身來,不甘落後地呈上自己的卷子。
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兩份卷子,徐承裕猶豫了一下,還是先拿起了方子歸的。
見狀,方子歸衝顧雲霽露出一個得意的笑容。顧雲霽懶得理他,只直直盯著徐承裕,看他臉上的神情變化。
徐承裕神色如常,時不時點頭微笑,臉上沒有太多的波瀾變化。一會兒,他看完了卷子,向方子歸道:“嗯,短短几個月,子歸的文章又大有進益啊,不錯。”
方子歸聞言下巴微揚,尾巴都快得意得翹起來了。接著,徐承裕又拿起顧雲霽的卷子看起來。
明明兩份卷子內容差不多長,這一次徐承裕卻看得更久,眉頭時而緊蹙,時而舒緩,讓人看不明白他內心在想什麼。顧雲霽心裡沒底,此刻緊張得手裡全都是汗,目不轉睛地盯著徐承裕。
一直待到現在,旁觀全程的蘇旗也有些焦慮,湊過來小聲對著顧雲霽說:“徐山長怎麼看了這麼久,你到底寫了什麼?有把握勝過方子歸嗎?”
“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看了這麼久。”顧雲霽鬆開被自己捏得泛白的手指,“至於能不能勝過方子歸,老實說,沒把握。”
這時,徐承裕突然大笑出聲:“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他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可見心情之愉悅。
徐承裕放下手裡的卷子,目光炯炯地看著顧雲霽:“‘聖天子垂手而治,眾臣工奉命而行。’說得好!還有這忠臣與良臣之辨,忠臣逢迎侍上,陷君王於不義,空有其名。良臣勸諫君王,使君臣和睦,美名永傳,真是說到老夫心坎裡了!”
說著,他走過來,歡喜得一把拍在顧雲霽肩上:“我果然沒看錯,你小子,太對老夫胃口了!”
顧雲霽見此,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精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