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插手(第2/3 頁)
!”姜雲帆仍在滔滔不絕地講著,只聽他說道:“幸好現在膠州城有了一些改變!徐副總裁,您看,在要塞以南的那片腹地,有一大塊土地被劃了出來,脫離了軍管區的限制,開始經營起了商業,而這也是得到了已經離任的廖逍遙廖司令的首肯的,並且孫春陽南貨鋪、臺灣銀行等企業已經開始在這裡購地置業,準備大展拳腳了。以後,膠州港吞吐的貨物,除了軍需物資外,都將挪到這裡來,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啊。啊,對了!批給貴公司的地也在那一片,喏,就是事先約定的,臨海的那片,可以用來修火車站、貨場和商業批發市場。將來膠煙鐵路全線貫通的話,這裡再添置一些碼頭裝置,就可以發揮起作用來了。”
“這麼搞,是打定了注意發展這一片了啊。也是,膠州灣港闊水深,是北中國一等一的良港,附近又有著即墨縣這個農業基地供應食品,確實有著發展起來的一切必要因素。不過,你們想好吸引哪些地方的商人來貿易了麼?”徐向東問道。
“哪地方的都要,哪怕是荷蘭人和英國人都要!咱們登萊的人口即便幾經分流,現在也在一百五十餘萬人的樣子,且貧富差距很小,消費能力還是有的,絕對能夠消化外來商品。”姜雲帆用略帶玩笑的口吻說道:“其實我們倒希望荷蘭人與我們達成固定的貿易關係呢,以前他們有時來有時不來,有時是在煙臺貿易,有時在膠州貿易,貿易額和商品數量也不確定,麻煩多多。這次嘛,因為兩國關係出現變化,他們更是直接不來貿易了,讓人頗為煩惱。倒是有一些賊頭賊腦的英格蘭商人,敢冒著風險跑膠州來與我們進行貿易,主要是採購高階毛皮、藥材、葡萄酒等商品,可惜數量也不是很多。”
“他們對我們還有疑慮,暫時不過來貿易,也是尋常之事。不過現在已經有一些膽大的聰明人做出了示範,相信後面應該會有更多的歐洲商人前來貿易的吧?尤其是後來者法蘭西人,他們一直像個無頭蒼蠅一樣想要開啟貿易突破口,我看在明國、清國爭不過荷蘭人、葡萄牙人和英格蘭人的情況下,早晚會來我們這裡碰碰運氣。只可惜這個國家的航海傳統還不夠強,貿易船隻數量也比不得上述幾個國家,能帶來多少貿易額真的很難說。”徐向東沉思了一會後,回應姜雲帆道:“膠煙鐵路未來的盈利,還是得立足於登萊本身啊,各州縣之間的商品流通才是根本,外來貿易終究是不靠譜。對了,你們怎麼不把東岸日本公司和東岸朝鮮公司也拉過來?他們每年的貿易額也相當不小,如果能夠在煙臺或膠州設立大型貨場的話,應該也是很有搞頭的,魏副司令難道就不動心?”
“東岸朝鮮公司已經在煙臺港設立了一個貨場,主營朝鮮藥材、糧食、蜂蜜、鐵料等商品,規模還可以。不過東岸日本公司的貿易就要貧乏許多了,他們從日本進口的一些刀劍、屏風、摺扇、海貨之類的商品,說實話並不是大宗貿易,走量很難,因此他們之前對這邊的市場一直不怎麼重視,這次才開始分別在煙臺和膠州設立了一個辦事處,但看樣子也不甚上心,應該是覺得市場有限吧。曾經不是有人開玩笑嘛,東岸日本公司出口至登萊的最大商品,大概就是那些生活困難、飯都吃不飽的日本浪人了吧?那些傢伙們,遼東那邊倒是願意花錢收了做敢死隊、炮灰。”姜雲帆對兩家公司的經營點評了一番,言語中不乏對東岸日本公司的吐槽。
“呵呵,日本承平多年,加上幕府處心積慮,不斷削減外樣大名的石高,導致了很多武士的失業啊!這些武士已經成了日本的社會問題,他們離開日本出外謀生,大概德川將軍也是樂見其成的吧。不過你剛才說得也對,日本這個國家除了刀劍、摺扇、屏風及數量少得可憐的海貨外,還真沒什麼值得出口至我們這裡的商品。銅片、硫磺、鉛塊的主要消費市場,也一直是庫頁島的初級軍工產業,能賣進登萊的確實少之又少。這種貿易,也難怪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